学习资料 · 2008年04月19号 0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第四章 电子支付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电子支付流程 第一单元 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计划对其企业进行扩展,并进入到电子商务新时代,支付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如何配套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商务活动的支付问题,如何处理每日通过信息技术网络产生的成千上万个交易流的支付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利用电子支付。  所谓电子支付,指的是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以下特征:  ●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即互联网);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  ●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Internet、Extranet,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相关的软件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就目前而言,电子支付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电子支付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大规模地推广电子支付,必须解决黑客入侵,内部作案,密码泄露等涉及资金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个支付的条件问题,消费者所选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必须满足多个条件,要由消费者账户所在的银行发行,有相应的支付系统和商户所在银行的支持,被商户所认可等。如果消费者的支付工具得不到商户的认可,或者说缺乏相应的系统支持,电子支付也还是难以实现。

第四章 电子支付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电子支付流程 第二单元 电子支付流程介绍 根据工作流程图,可将整个电子支付工作程序分为下面七个步骤:  ① 消费者利用自己的PC机通过因特网选定所要购买的物品,并在计算机上输入定货单,定货单上需包括在线商店、购买物品名称及数量、交货时间及地点等相关信息。  ② 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与有关在线商店联系,在线商店作出应答,告诉消费者所填定货单的货物单价、应付款数、交货方式等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变化。  ③ 消费者选择付款方式,确认定单,签发付款指令。此时SET开始介入。  ④ 在SET中,消费者必须对定单和付款指令进行数字签名。同时利用双重签名技术保证商家看不到消费者的账号信息。  ⑤ 在线商店接受定单后,向消费者所在银行请求支付认可。信息通过支付网关到收单银行,再到电子货币发行公司确认。批准交易后,返回确认信息给在线商店。  ⑥ 在线商店发送定单确认信息给消费者。消费者端软件可记录交易日志,以备将来查询。  ⑦ 在线商店发送货物,或提供服务;并通知收单银行将钱从消费者的账号转移到商店账号,或通知发卡银行请求支付。  在认证操作和支付操作中间一般会有一个时间间隔,例如,在每天的下班前请求银行结一天的账。
第四章 电子支付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电子支付工具 第一单元 电子支付工具的种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EFT)、电子划款等。这些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交易过程。本节中主要介绍智能卡、电子现金、电子钱包和电子支票。
第四章 电子支付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电子支付工具 第二单元 各类电子支付工具使用方法 1. 智能卡(Smart Card or IC)  (1)智能卡的发展  智能卡是在法国问世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Roland Moreno公司采取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塑料卡片上安装嵌入式存储器芯片的方法,率先开发成功IC存储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卡,即在塑料卡上安装嵌入式微型控制器芯片的IC卡,已由摩托罗拉和Bull HN公司于1997年研制成功。  在美国,目前人们更多地使用ATM卡。智能卡与ATM卡的区别在于两者分别是通过嵌入式芯片和磁条来储存信息。但由于智能卡存储信息量较大,存储信息的范围较广,安全性也较好,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预计到2001年美国智能卡使用占全球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增加到20%。美国纽约Jupiter通信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2000年,美国联网商业的营业额预计将达73亿美元,其中几乎有一半的金额将用智能卡、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来支付。   我国199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金卡工程”,目标是从1993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3亿城市人口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使其跨入电子货币时代,其总体构想是建立全国统一的金卡专用网、金卡服务中心和金卡发行体系。1997年,中国信用卡发行总量达到6000万张,1999 年6月底,全国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超过1.3亿张,预计到2000年底可能达到2亿张。我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信用卡发行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1998年,世界第三、欧洲最大的智能卡供应商Bull公司同中国的深圳城市合作银行达成了一笔交易,由Bull为深圳城市合作银行设计实施一种基于智能卡(包括电子钱包及借贷功能)的付款系统,Bull将提供数万张卡以及用于向卡中加入电子现金和进行付款的终端。此举表明,中国在支付电子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可以预计,到2010年,从商品购买到个人存款等,国人将可以携带智能金卡四处漫游。  但是,目前我国智能卡的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等。关于安全问题,由MasterCard和Visa联合开发出的一个被称为安全电子交易(SET)的标准为网上信息及资金的安全流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至于成本问题,存在智能卡制作成本较高,且不能实现一卡多能,一卡多用;不同种类的智能卡和读写器之间不能跨系统操作等问题。   (2)智能卡的结构与工作过程  智能卡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① 建立智能卡的程序编制器。程序编制器在智能卡开发过程中使用,它从智能卡布局的高水平描述为卡的初始化和个人化创建所有所需数据。  ② 处理智能卡操作系统的代理。包括智能卡操作系统和智能卡应用程序接口的附属部分。该代理具有极高的可移植性,它可以集成到芯片卡阅读器设备或个人计算机及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上。  ③ 作为智能卡应用程序接口的代理。该代理是应用程序到智能卡的接口。它帮助对使用不同智能卡代理的管理,并且还向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智能卡类型的独立接口。   由于智能卡内安装嵌入式微型控制器芯片,因而可储存并处理数据。卡上的价值受你的个人识别码(PIN)保护,因此只有你能访问它。多功能的智能卡内嵌入有高性能的CPU,并配备有独自的基本软件(OS),能够如同个人电脑那样自由地增加和改变功能。这种智能卡还设有”自爆”装置,如果犯罪分子想打开IC卡非法获取信息,卡内软件上的内容将立即自动消失。智能卡系统的工作过程是:  首先,在适当的机器上启动你的因特网浏览器,这里所说的机器可以是PC机,也可以是一部终端电话,甚至是付费电话;然后,通过安装在PC机上的读卡机,用你的智能卡登录到为你服务的银行Web站点上,智能卡会自动告知银行你的账号、密码和其他一切加密信息;完成这两步操作后,你就能够从智能卡中下载现金到厂商的账户上,或从银行账号下载现金存入智能卡。例如,你想购买一束20元的鲜花,当你在花店选中了满意的花束后,将你的智能卡插入到花店的计算机中,登录到你的发卡银行,输入密码和花店的账号,片刻之后,花店的银行账号上增加了20元,而你的现金账面上正好减少了这个数。当然,你买到了一束鲜花。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智能卡的应用类似于实际交易过程。只是你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选好商品后,键入智能卡的号码登录到发卡银行,并输入密码和在线花店的账号,完成整个支付过程。 (3)智能卡标准  ① 智能卡国际标准  a.全球PC/SC计算机与智能卡联盟  Bull、HP、IBM、Microsoft、Simens、Nixdof、Sun、Toshiba、Verifone和Gemplus组成了计算机与智能卡联盟,制定计算机和智能卡联用标准,以达到通过一张智能卡,插入异地网络计算机,即可通过因特网查询本地资料或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EMV集成电路卡规范(EUROPAY- MASTERCARD- VISA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Specifications):该规范是基于ISO标准的规范,最早由VISA于1992年着手研制,此后VISA联合EUROPAYT和MASTERCARD共同完成了该规范。1996年6月,EMV出版了EMV集成电路卡规范第三版,1998年5月对该版做了更新,该规范用附加的数据类型和编码规则为金融服务企业扩展了ISO 7816标准。   金融交易卡信息交换格式标准(ISO 8583):ISO 8583(Financial Transaction Card Originated Message-Interchange Message Specification)该标准用来对广域网中传输的信用卡、借记卡、银行卡以及金融交易的信息进行监测、捕获和解码。广域网可以是双向同步类型、SNA、X.25或帧中继等;监控设备可以是桌面PC或各种笔记本电脑。银行与信用卡清算公司可根据用户自定义的标准、支持ISO 8583和其他金融交易协议,以及用户自定的交易协议等去设置一些专用程序,对各笔信息卡交易进行自动定位、获取及显示。   b. 欧洲电讯工业智能卡规范  欧洲电讯工业的”全球数据移动电话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也定义了一个智能卡规范来鉴别移动电话用户。”个人计算机/智能卡”(Personal Computer/ Smart Card,PC/SC)工作组已为个人计算机平台定义了智能卡框架和API。   ② 智能卡国内标准  为了规范中国智能卡发展,推广智能卡的应用,本着符合国际标准,与国际通用的EMV规范兼容的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国内各商业银行与VISA国际组织合作开发与制定”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系列规范”。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中国金融IC卡卡片规范》和《中国金融IC卡应用规范》,199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公布了与金融IC卡规范相配合的POS设备的规范。这三个标准的制定为国内金融卡跨行跨地区使用、设备共享及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智能卡在金融业的大规模使用提供了安全性、兼容性的保障,为电子商务中电子在线支付提供了从支付手段到交易流程的解决方案,并为各种电子支付系统的规范化和兼容化提供了契机,使得用中国标准金融IC卡作为电子商务中的支付前端成为最安全、最直接和最终的解决方案。   此外,针对智能卡应用及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998年初,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22号文件发出《关于加强IC卡生产和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加强IC卡生产、应用的统筹规划;制定IC卡生产、应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加强IC卡的管理、 清理整顿IC卡市场、提高IC卡芯片的自主设计和开发能力等。根据《通知》,国家金卡办相继制定了《全国IC卡应用发展规划》、《IC卡管理条例》、《集成电路卡注册管理办法》及《IC卡通用技术规范》等。 2. 电子现金(E-Cash)  (1)电子现金的特点  电子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购物了。   当用户拨号进入Internet网上银行,使用一个口令(Password)和个人识别码(PIN)来验明自身,直接从其账户中下载成包的低额电子”硬币”,这时候电子现金才起作用。然后,这些电子现金被存放在用户的硬驱当中,直到用户从网上商家进行购买为止。为了保证交易安全,计算机还为每个硬币建立随时选择的序号,并把这个号码隐藏在一个加密的信封中,这样就没有人可以搞清谁提取或使用了这些电子现金。按这种方式购买实际上可以让买主无迹可寻,提倡个人隐私权的人对此很欢迎。   总部设在荷兰的Digicash公司是目前惟一一家在商业上提供真正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公司,CyberCash和数字设备公司(DEC)也紧随其后。Digicash公司于1995年10月就开始在美国圣路易Mark Twain 银行试验一种名为CyberBucks 的电子现金系统,有大约50家Internet 厂商和1000名客户使用这种电子现金。据Mark Twain 银行的高级副行长兼国际市场主管Frank Trottert 称,”第一阶段是零售商业系统,然而真正的潜力在第二阶段,我认为这一阶段将形成一个全球性的面向商业的支付网络。”他还说,用户一直认为电子现金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目前使用该系统发布E-Cash的银行有十多家,包括Mark Twain、 Eunet、 Deutsche、 Advance 等世界著名银行。   电子现金具有以下特点:  ● 银行和商家之间应有协议和授权关系。  ● 用户、商家和E-Cash银行都需使用E-Cash软件。  ● E-Cash银行负责用户和商家之间资金的转移。  ● 身份验证是由E-Cash 本身完成的。E-Cash 银行在发放电子货币时使用了数字签名。商家在每次交易中,将电子货币传送给E-Cash 银行,由E-Cash 银行验证用户支持的电子货币是否无效(伪造或使用过等)。  ●l 匿名性。  ● 具有现金特点,可以存、取、转让,适用于小的交易量。然而,电子现金支付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 只有少数商家接受电子现金,而且只有少数几家银行提供电子现金开户服务。  ● 成本较高:电子现金对于硬件和软件的技术要求都较高,需要一个大型的数据库存储用户完成的交易和E-Cash序列号以防止重复消费。因此,尚需开发出硬软件成本低廉的电子现金。  ● 存在货币兑换问题。由于电子硬币仍以传统的货币体系为基础,因此德国银行只能以德国马克的形式发行电子现金,法国银行发行以法郎为基础的电子现金,诸如此类,因此从事跨国贸易就必须要使用特殊的兑换软件。   ● 风险较大:如果某个用户的硬驱损坏,电子现金丢失,钱就无法恢复,这个风险许多消费者都不愿承担。更令人担心的是电子伪钞的出现,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电子现金专家Peter Ledingham在他的论文《电子支付实施政策》一文中告诫说,”似乎可能的是,电子’钱’的发行人因存在伪钞的可能性而陷于危险的境地。使用某些技术,就可能使电子付款的收款人,甚或发行人难于或无法检测电子伪钞。…… 复杂的安全性能将意味着电子伪钞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将非常低。然而,考虑到预计的回报相当高,因此不能忽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一旦电子伪钞获得成功,那么,发行人及其一些客户所要付出的代价则可能是毁灭性的。”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电子现金的使用仍呈现增长势头。Jupiter通信公司的一份分析报告称,1987年,电子现金交易在全部电子交易中所占的比例为6%,到2000年底,这个比例将超过40%,在10美元以下的电子交易中所占的比例将达60%。因此,随着较为安全可行的电子现金解决方案的出现,电子现金一定会像商家和银行界预言的那样,成为未来网上贸易方便的交易手段。  (2)电子现金的支付过程  电子现金的支付过程可以分为四步:   ① 用户在E-Cash 发布银行开立E-Cash 账号,用现金服务器账号中预先存入的现金来购买电子现金证书,这些电子现金就有了价值,并被分成若干成包的”硬币”,可以在商业领域中进行流通。  ② 使用计算机电子现金终端软件从E-Cash 银行取出一定数量的电子现金存在硬盘上,通常少于100美元。  ③ 用户与同意接收电子现金的厂商洽谈,签定订货合同,使用电子现金支付所购商品的费用。  ④ 接收电子现金的厂商与电子现金发放银行之间进行清算,E-Cash银行将用户购买商品的钱支付给厂商。  电子现金的支付过程可用 图 表 示 …………………… 目前,电子现金支付已经使用的有两种典型的实用系统Digicash系统和Netcash系统:  DigiCash:无条件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主要特点是通过数字记录现金,集中控制和管理现金,是一种足够安全的电子交易系统。  Netcash:可记录的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主要特点是设置分级货币服务器来验证和管理电子现金,其中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3.电子钱包(Electronic Purse)  (1)电子钱包的发展  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活动中顾客购物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它以智能卡为电子钱包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应用于多种用途,具有信息存储、电子钱包、安全密码锁等功能,安全可靠。   英国西敏寺(National-Westminster)银行开发的电子钱包Mondex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钱包系统,于1995年7月首先在有”英国的硅谷”之称的斯温顿(Swindon)市试用。起初,名声并不那么响亮,不过很快就在斯温顿打开了局面,并被广泛应用于超级市场、酒吧、珠宝店、宠物商店、餐饮店、食品店、停车场、电话间和公共交通车辆之中。这是由于电子钱包使用起来十分简单,只要把Mondex卡插入终端,三五秒钟之后,卡和收据条便从设备付出,一笔交易即告结束,读取器将从Mondex卡中所有的钱款中扣除掉本次交易的花销。电子钱包如同现金一样,一旦遗失或被窃,Mondex卡内的金钱价值不能重新发行,也就是说持卡人必须负起管理上的责任。有的卡如被别人拾起照样能用,有的卡写有持卡人的姓名和密码锁定功能,只有持卡人才能使用,比现金来的安全一些。Mondex卡损坏时,持卡人就向发行机关申报卡内所余余额,由发行机关确认后重新制作新卡发还。   自1995年7月电子钱包面世以来三年多的时间内,电子钱包已经在英国的斯温顿、亚洲的香港、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试用,1998年,Mondex将在美国纽约试用,还将以合同连锁方式在其他城市进行实验,参加的银行有曼哈顿银行、芝加哥银行和法戈银行等。不过,说来有趣,截止到目前,接受或参与Mondex实验推广的银行,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银行,几乎都属于”盎格鲁撒可逊”族范围,而欧洲大陆的德国、荷兰、比利时、芬兰和丹麦等国,则大多对Mondex不感兴趣,都在开发本国独特的电子货币。   (2)电子钱包的工作原理  Mondex卡终端支付只是电子钱包的早期应用,从形式上看,它与智能卡十分相似。而今天电子商务中电子钱包则已完全摆脱了实物形态,成为真正的虚拟钱包了。  网上购物使用电子钱包,需要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钱包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与自己银行账号相连接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上的电子钱包软件,也可以通过各种保密方式利用因特网上的电子钱包软件。目前世界上有Visa Cash和Mondex两大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其他电子钱包服务系统还有MasterCard Cash、EuroPay的Clip和比利时Proton等。  利用电子钱包在网上购物,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① 客户使用浏览器在商家的Web主页上查看在线商品目录浏览商品,选择要购买的商品。  ② 客户填写定单,包括:项目列表、价格、总价、运费、搬运费、税费。  ③定单可通过电子化方式从商家传过来,或由客户的电子购物软件建立。有些在线商场可以让客户与商家协商物品的价格(例如出示自己是老客户的证明,或给出了商家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  ④ 顾客确认后,选定用电子钱包来支付。将电子钱包装入系统,单击电子钱包的相应项或电子钱包图标,电子钱包立即打开;然后输入自己的保密口令,在确认是自己的电子钱包后从中取出一张电子信用卡来付款。  ⑤ 电子商务服务器对此信用卡号码采用某种保密算法算好并加密后,发送到相应的银行去,同时销售商店也收到了经过加密的购货账单,销售商店将自己的顾客编码加入电子购货账单后,再转送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去。这里,商店对顾客电子信用卡上的号码是看不见的,不可能也不应该知道,销售商店无权也无法处理信用卡中的款项。因此,只能把信用卡送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去处理,经过电子商务服务器确认这是一位合法顾客后,将其同时送到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要进行应收款项和账务往来的电子数据交换和结算处理。信用卡公司将处理请求再送到商业银行请求确认并授权,商业银行确认并授权后送回信用卡公司。  ⑥ 如果经商业银行确认后拒绝并且不予授权,则说明顾客的这张电子信用卡上的钱数不够用了或者是为零,或者已经透支。遭商业银行拒绝后,顾客可以再单击电子钱包的相应项再打开电子钱包,取出另一张电子信用卡,重复上述操作。  ⑦ 如果经商业银行证明这张信用卡有效并授权后,销售商店就可交货。与此同时,销售商店留下整个交易过程中发生往来的财务数据,并出示一份电子收据发送给顾客。  ⑧ 上述交易成交后,销售商店就按照顾客提供的电子定货单将货物在发送地点交到顾客或其指定的人手中。  电子钱包的购物过程中间虽经过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多次进行身份确认、银行授权、各种财务数据交换和账务往来等,但这些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实际上,从顾客输入定货单后开始到拿到销售商店出具的电子收据为止的全过程仅用5~20秒的时间。这种电子购物方式十分省事、省力、省时。而且,对于顾客来说,整个购物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十分安全可靠的。在购物过程中,顾客可以用任何一种浏览器(如Netscape浏览器)进行浏览和查看。由于顾客的信用卡上的信息别人是看不见的,因此保密性很好,用起来十分安全可靠。另外,有了电子商务服务器的安全保密措施,就可以保证顾客去购物的商店必定是真的,不会是假冒的,保证顾客安全可靠地购到货物。  总之,这种购物过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购物方式,是一种很有效的而且非常安全可靠的电子购物过程,是一种与传统购物方式根本不同的现代高新技术购物方式。 4.电子支票(Electronic Check ,e-check或e-cheque)  电子支票是一种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这种电子支票的支付是在与商户及银行相连的网络上以密码方式传递的,多数使用公用关键字加密签名或个人身份证号码(PIN)代替手写签名。用电子支票支付,事务处理费用较低,而且银行也能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商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故而用电子支票支付有可能成为最有效率的支付手段。   使用电子支票进行支付,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将电子支票发向商家的电子信箱,同时把电子付款通知单发到银行,银行随即把款项转入商家的银行账户。这一支付过程在数秒内即可实现。然而,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鉴定电子支票及电子支票使用者的真伪?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验证机构来对此作出认证,同时,该验证机构还应像CA那样能够对商家的身份和资信提供认证。电子支票交易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 消费者和商家达成购销协议并选择用电子支票支付。  ② 消费者通过网络向商家发出电子支票,同时向银行发出付款通知单。  ③ 商家通过验证中心对消费者提供的电子支票进行验证,验证无误后将电子支票送交银行索付。  ④ 银行在商家索付时通过验证中心对消费者提供的电子支票进行验证,验证无误后即向商家兑付或转账。  电子支票的支付目前一般是通过专用网络、设备、软件及一套完整的用户识别、标准报文、数据验证等规范化协议完成数据传输,从而控制安全性。这种方式已经较为完善。电子支票支付现在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今后将逐步过渡到公共互联网络上进行传输。目前的电子资金转账(Electronic Fund Transfer,EFT)或网上银行服务(Internet Banking)方式,是将传统的银行转账应用到公共网络上进行的资金转账。一般在专用网络上应用具有成熟的模式(例如SWIFT系统);公共网络上的电子资金转账仍在实验之中。目前大约80%的电子商务仍属于贸易上的转账业务。  1998年,CheckFree公司处理了8500万宗电子交易,总额达150亿美元。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试过在电子商务站点通过Internet直接使用支票。目前,只有美国银行支持的支票才能在Internet上被接受,因为在线检验需要依赖美国的支票兑现基础设施。  因此,尽管电子支票可以大大节省交易处理的费用,但是,对于在线支票的兑现,人们仍持谨慎的态度。电子支票的广泛普及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电子支票支付遵循金融服务技术联盟(FSTC,Financial Services Technology Consortium)提交的BIP(Bank Internet Payment)标准(草案)。典型的电子支票系统有NetCheque、NetBill、E-check等。

第五章 物流配送基础知识 第一节 物流基本原理与概念 第一单元 物流的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物流  对于物流,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各种提法也并不一致,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可简述如下: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一般是由对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对物流的管理就是如何按时、按质、按量,并且以系统最低的成本费用把所需的材料、货物运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任何一个所需要的地方,以满足人们对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物流通过运输解决对货物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要求,通过存储调节解决对货物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差。一般来说,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用户服务  ● 需求预测  ● 定单处理  ● 配送  ● 存货控制  ● 运输  ● 仓库管理  ● 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  ● 搬运装卸  ● 采购  ● 包装  ● 情报信息  2. 物流的由来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名词1915年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存在较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企业界为了扩大销售,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着重研究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状况,研究和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在战争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logistics”的核心是将战时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布置,以求对战略物资进行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战后?quot;logistics”的理论被应用到企业界,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包括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此,在欧美国家中一般所指的”logistics”的内涵比”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外延更为广泛,”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般仅是指销售物流。 3. “物流”、”商流”和”流通”   physical distribution可以直接翻译成”物的流通”,简称为”物流”,因此,要了解”物流”先要研究”流通”。商品的”流通”由”商流”和”物流”这两个要素构成的。  商品的流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而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构成。由于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各种间隔因此需要通过”流通”将商品的生产及所创造的价值和商品的消费加以连接。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间隔与连接这些间隔的解决方法如下:  ● 社会间隔: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的消费者有所不同,需通过商品的交易完成沟通。  ● 场所间隔:商品的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不在同一地点,需要商品的运输进行连接。  ● 时间间隔:商品的生产日期与商品的消费日期不尽相同,通过商品的保管加以衔接。  人们通过商业或贸易活动来沟通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间隔,这种沟通被称为”商流”。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如商品的运输和保管,即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则需要通过”物流”来进行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种间隔越来越大,而商品通过流通将商品的社会、场所和时间的间隔加以连接所起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明显。  综上所述,人们通过”商流”消除了商品的社会间隔,通过”物流”消除了商品的场所和时间间隔,二者共同实施的结果完成了商品的所有权和商品实体的转移,即商品的流通。”物流”并不先于”商流”存在,而是在”商流”确定以后的具体行为,但是如果没有”物流”,”商流”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商流”与”物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两大基本要素。 4. 物流的定义   国内外对于物流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 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的统称。  我国关于《物流术语》的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之中,当国家标准颁布实施时,我国对于”物流”的定义将得到统一。 5. “物流”的发展   物流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人们对物流的研究和应用已经从早期以商品销售为主的”传统物流”的阶段,进入了将原材料的采购、商品的生产、传统物流和商品销售的全过程予以综合考虑的”综合物流”的阶段。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工具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将得到应用,因此,”现代物流”的阶段正在到来。   (1)”传统物流”   ”传统物流”的作用领域以商品的销售作为主要对象,具体完成将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包括公司内部原材料的接收和保管,产成品的接收和保管,工厂或物流中心的运输等。   ”传统物流”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顾客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 准确地按预定期将商品送交顾客。  ● 尽可能减少对顾客商品供应的断档。  ● 适当安排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保持适当库存。  ● 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方面,实现省力化、合理化。  ● 尽可能使从接受商品的订货到发货、配送等过程的信息通畅。  ● 尽可能使物流的成本最小。  ”传统物流”的功能是克服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地域和时空阻隔的一种物理性的经济活动,具体就是指”把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的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或者是”把所需的商品在指定场所、指定时间、以指定的价格送交顾客”。这中间包括在物流过程中对商品的运输、保管、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情报等功能。因此,物流不仅仅是商品简单的”物”的流动,而是指商品流通这一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2)”综合物流”   ”综合物流”大大拓宽了传统物流的领域和功能,将原材料的采购、商品的生产、传统物流和商品的销售等予以综合的考虑。也就是对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最后将产品送交顾客这一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综合一体化管理。  ”综合物流”的作用领域包括企业运营中的原材料采购、商品生产、商品销售、传统物流和多余材料的回收及生产废弃物的处理等各个过程。  ”综合物流”的功能是在搞好企业内部的物流整体最佳状态的同时,搞好企业外部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各个渠道的整个”物的流动”, 追求包刮采购、生产、销售、传统物流在内的物流的整体最佳状态,达到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互相契合的供需综合平衡。  ”综合物流”的目的则是满足顾客的期望,不仅要统一管理公司内部的”物”的流动,而且要和公司外部的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相互协调,追求”物”的流动的综合效果和一体化,达到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的企业最终目标。   (3)”现代物流”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物流进入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物流活动领域中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现代物流”的高技术表现为将各个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复合化而形成的最优系统技术;以运输设备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为中心的集装箱系统机械的开发;保管和装卸结合为一体的高层自动货架系统的开发;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中心的情报处理和物流信息技术;与运输、保管、配送中心的物流技术在软技术方面的结合;运输与保管技术相结合的生鲜食品保鲜输送技术;以及商品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等。这些高新技术在物流中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物流的作用领域更广泛,功能和作用更强。由此可见,发展物流业和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必然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因此,物流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6. 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和应用   ”物流”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在此之前,我国就有传统的储运业。许多大大小小的储运公司实际上进行着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与物流有关的各种活动。所谓储运主要是指存储和运输。储运业在我国是一个十分古老和传统的行业。而物流相对于诸运而言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二次大战后才在各国兴起,国外的物流业基本上就是我国的储运业,但两者之间乃存在如下差别:  ● 储运和物流的内含有区别。储运基本上只指储存和运输这两个环节,虽然有时也涉及到物品的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但一般这些活动并不包含在储运的概念之中,而物流则包括物品的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所以物流比储运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 在储运的概念中并不涉及存储运输与其他活动整体系统化和最优化的问题,而物流则十分强调相关活动的系统化,以期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  

第五章 物流配送基础知识 第一节 物流基本原理与概念 第二单元 物流的分类 现在,物流的理论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经济领域中被应用,虽然不同领域中的物流存在着相同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在不同领域中物流的对象、目的、范围和范畴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类型。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对物流进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物流的理论研究者又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等。归纳起来,比较规范和便于研究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属性及作用的空间范围等不同角度对物流进行分类。   1. 按照作用分类  按照物流所起的作用可以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不同的种类:   (1)供应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也就是物资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  ● 工厂的供应物流是指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采购、供应活动所产生的物流。  ● 流通领域的供应物流是指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在交易中所发生的物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流动资金十分重要,但大部分是被购入的物资和原材料及半成品等所占用的,因此供应物流的合理化管理对于企业的成本有重要影响。   (2)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也是指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  ● 工厂的销售物流是指售出产品。  ● 流通领域的销售物流是指在交易活动中从卖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的物流。  企业通过销售物流,可以进行资金的回收并组织再生产的活动。销售物流的效果关系到企业的存在价值是否被社会承认。销售物流的成本在产品及商品的最终价格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销售物流的合理化在市场经济中可以起到较大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3)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包括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出去为止的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生产物流和工厂企业的生产流程同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的移动、流转形成了生产物流,如果生产物流中断,生产过程也将随之停顿。   生产物流的重要性体现在如果生产物流均衡稳定,可以保证在制品的顺畅流转,缩短生产周期;如果生产物流的管理和控制合理,也可以使在制品的库存得到压缩,使设备负荷均衡化。因此,生产物流的合理化对工厂的生产秩序和生产成本有很大影响。   (4)回收物流  商品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有许多要回收并加以利用的物资,例如:作为包装容器的纸箱和塑料筐等;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对旧报纸和书籍进行回收、分类再制成生产的原材料纸浆;利用金属废弃物的再生性,在回收后重新熔炼成有用的原材料等等。  上述对物资的回收和再加工过程形成了回收物流,但回收物资品种繁多,变化较大,且流通的渠道也不规则,因此,对回收物流的管理和控制的难度较大。   (5)废弃物流  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系统中所产生的无用的废弃物,如开采矿山时产生的土石、炼钢生产中的钢渣、工业废水以及其他各种无机垃圾等。这些废弃物已没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如果不妥善加以处理,就地堆放会妨碍生产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对这类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产生了废弃物流。   为了更好地保障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对废弃物资的研究也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废弃物流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 2.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涉及的空间和范围不同,可以将物流分类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1)地区物流  研究地区物流对于提高所在地区的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以及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福利环境,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对地区物流的研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特点,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组织好相应的物流活动,并充分考虑到利弊两方面的问题,要与地区和城市的建设规划相统一和妥善安排。例如,某地区计划建设一个大型物流中心,这将提高当地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但也应考虑到会引起供应点集中所带来的一系列交通问题。  研究地区物流时对地区的划分,可以按不同的目的进行:比如按涉及行政区域划分;按一定的经济圈划分,如苏(州)(无)锡常(州)经济区、黑龙江边境贸易区等;按地理位置划分,如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等。   (2)国内物流  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国家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开展的物流活动称为国内物流,国内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我国的物流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内物流的建设投资和发展必须从全局着眼,清除部门和地区分割所造成的物流障碍,尽早建成一些大型物流项目为国民经济服务。国内物流作为国家的整体物流系统,它的规划和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 物流基础设施如公路、港口、机场、铁路的建设以及大型物流基地的配置等。  ● 各种交通政策法规的制定,包括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的价格规定以及税收标准等。  ● 为提高国内物流系统运行效率,进行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设施、装置、机械的标准化。  ● 对各种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以及进行对物流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   (3)国际物流  对国家之间和世界各大洲之间进行的原材料与产品的流通称为国际物流。当前的世界已成为地球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融入了全球的经济潮流之中;另外,企业的发展也走向社会化和国际化,出现了许多跨国公司,使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范畴就可以遍布世界各大洲。因此,国际物流已成为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显得越来越重要。 3.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如果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对物流进行分类,我们又可以将物流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三大类: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物流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指以巛全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超越一家一户的物流。社会物流涉及在商品的流通领域所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因此社会物流带有宏观性和广泛性,所以也称之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伴随商业活动的发生、物流过程通过商品的转移,实现商品的所有权转移这是社会物流的标志。  社会物流研究的内容包括:  ● 对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的研究。  ● 对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的研究。  ● 对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的研究。  ● 对社会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的研究。  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社会的物资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流通网络分布是否合理、流通的渠道是否畅通、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来保证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等,都是社会物流研究的重点。  加强对社会物流的研究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社会物流所涉及的是大社会领域,对社会物流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的重视。   (2)行业物流  顾名思义,在一个行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被称为是行业物流。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行业的各个企业往往在经营上是竞争对手,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物流领域中却又常常互相协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在国内外有许多行业均有自己的行业协会或学会,并对本行业的行业物流进行研究。在行业的物流活动中,有共同的运输系统和零部件仓库以实行统一的集配送;有共同的新旧设备及零部件的流通中心;有共同的技术服务中心进行对本行业操作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有统一的设备机械规格、采用统一的商品规格、统一的法规政策和统一报表等等。行业物流系统化的结果使行业内的各个企业都得到相应的利益。   (3)企业物流  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某些服务的。一个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从采购原材料开始,按照工艺流程经过若干工序的加工变成产品,然后再销售出去,有一个较为复杂的物流过程;而一个商业企业,其物流的运作过程包括商品的进、销、调、存、退等各个环节;而一个运输企业的物流活动从按照客户的要求提货、将货物运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完成交付。

第五章 物流配送基础知识 第一节 物流基本原理与概念 第三单元 物流系统化  1. 系统和物流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或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系统的概念中有”目标、部件和联接”三个要素,这也是系统的三个特点:  ● 目标: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系统目标。  ● 部件:每个系统都是由多个部件组成。  ● 联接:在系统中的各部件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可以认为”系统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一种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系统就是”为了有效达到物流目的的一种机制”,而物流的目的如前所述是”追求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2. 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的物理组成可以用图1-5-2来表示,其中,物流的信息贯穿于物流运作的全过程。因此,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支持物流系统的信息流动系统,即”物流信息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  (1)物流作业系统  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商品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将商品的生产点、物流点、运输配送路线和运输手段组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网络系统,并以此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2)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商品的采购订货、进货、库存保管、出货和商品配送过程的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从而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img=304*2566]http://www.echere.com/jiaocai/1/ciyemian5/di3/img/new_pa5-2.JPG[/img]图1-5-2 物流系统的组成 3. 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物流系统化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安全、可靠地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具体有以下6个方面:  ● 按预定的交货期将客户所订货物及时并正确地送交客户。  ● 尽可能减少客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 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的库存。  ● 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合理化。  ● 保证订货、出货和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 尽可能使物流的成本降到最低。
第五章 物流配送基础知识 第一节 物流基本原理与概念 第三单元 物流系统化  1. 系统和物流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或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系统的概念中有”目标、部件和联接”三个要素,这也是系统的三个特点:  ● 目标: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系统目标。  ● 部件:每个系统都是由多个部件组成。  ● 联接:在系统中的各部件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可以认为”系统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一种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系统就是”为了有效达到物流目的的一种机制”,而物流的目的如前所述是”追求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2. 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的物理组成可以用图1-5-2来表示,其中,物流的信息贯穿于物流运作的全过程。因此,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支持物流系统的信息流动系统,即”物流信息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  (1)物流作业系统  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商品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将商品的生产点、物流点、运输配送路线和运输手段组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网络系统,并以此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2)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商品的采购订货、进货、库存保管、出货和商品配送过程的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从而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img=304*2566]http://www.echere.com/jiaocai/1/ciyemian5/di3/img/new_pa5-2.JPG[/img] 图1-5-2 物流系统的组成  3. 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物流系统化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安全、可靠地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具体有以下6个方面:  ● 按预定的交货期将客户所订货物及时并正确地送交客户。  ● 尽可能减少客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 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的库存。  ● 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合理化。  ● 保证订货、出货和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 尽可能使物流的成本降到最低。

页面: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