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一单元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主频,主频表示CPU的内部工作频率。主频越高,表明CPU的运算速度越快,当然性能也越好。
在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或个人计算机)中,CPU又称为微处理器,其典型代表是Intel公司的Pentium系列产品。例如,Pentium II的主频在233~450MHz之间,而Pentium III的主频可达800MHz。通常,人们所说的微机速度是指CPU的主频。它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1) 运算器
运算器(Arithmetical Unit)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等操作。在控制器控制下,运算器对取自存储器或其内部寄存器的数据按指令码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运算,并将结果暂存在内部寄存器或送到存储器中。
(2) 控制器
控制器(Control Unit)是计算机中指令的解释和执行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协调动作。控制器工作时,从存储器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所在的存放地址,然后对所取指令进行分析,同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并由控制信号启动有关部件,使这些部件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这样逐一执行一系列指令组成的程序,就能使计算机按照程序的要求,自动完成预定的任务。
2. 存储器
存储器(Memory)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先通过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放在存储器中,运行程序时,由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一取出指令并加以分析,发出控制命令以完成指令的操作。
在计算机中,存储器容量以字节(Byte,简写为B)为基本单位,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bit)组成。存储容量的表示单位除了字节以外,还有KB、MB、GB、TB(可分别简称为K、M、G、T,例如,128MB可简称为128M)。其中: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实际应用中,人们总希望存储器能存储的数据越多越好,即存储容量越大越好;从存储器读出或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速度越快越好,即存取周期越短越好。但是,由于技术和价格上的原因,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和存取周期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计算机中,一般把存储器分成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主存储器与CPU直接相连,存放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有关数据,存取速度快,但价格较贵,容量不能做得太大,目前微型计算机的内存配置一般为128MB;辅助存储器存放计算机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需要时才调入内存),存取速度相对较慢,但价格比较便宜,容量可以做得很大,例如,现在的硬盘存储容量通常为几十GB。
(1)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是微型计算机主机的组成部分。内存由高速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组成,是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计算机工作时,把要处理的数据,先从外存调入内存,再从内存调入CPU;CPU处理完毕后,将数据送到内存,最后保存到外存。
微型计算机的内存根据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RAM和ROM。
1)RAM(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其中的数据可随机地读出或写入,是用来存放从外存调入的程序和有关数据以及从CPU送出的数据。人们通常所说的内存实际上指的是RAM。目前,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有64MB、128MB、256MB等。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断电后,RAM中的数据将完全丢失。因此,用户在结束计算机操作时,应该将新建或做过修改的程序及相应的文件保存到外存。
2)ROM(Read Only Memory)
ROM是只读存储器,占内存的很小一部分,在通常情况下CPU对其只取不存。因此,ROM一般用来存放一些固定的、专用程序或数据。
(2) 辅助存储器
由于主存储器的容量有限,所以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中都配有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也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外存容量可以很大,能存放大量的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目前,计算机上经常使用的外存有软盘、硬盘和光盘等。
1)软盘
软盘是一张圆形软塑料薄片,表面涂覆可记录信息的磁性材料,被封装在一个方形的保护套中。软盘因操作使用极为方便,加之价格低廉,而成为计算机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外存。
软盘按其尺寸来分,有5.25英寸盘(即5寸盘)和3.5英寸盘(即3寸盘)两种;按其数据存放的密度来分,有双密度盘(Double Density,简写为DD,即低密盘)和高密度盘(High Density,简写为HD,即高密盘);按其使用面数分,有单面盘(Single Side,简写为SS)和双面盘(Double Side,简写为DS)。现在计算机上主要使用的是容量为1.44MB的3英寸双面高密盘。
3寸盘的封套上有一个可移动的金属套,起保护读写窗口的作用。封套的下角还有一个称为写保护口的小方孔,在它的反面有一块可移动的小塑料滑块。若把该小滑块推向盘片的边缘,使小方孔打开,软盘就处于写保护状态,即只能从该盘读取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
注意,必须将软盘正确插入相应的软盘驱动器中,才能对它进行读写操作。此外,软盘不能任意弯曲,也不能放在多尘、过潮、太热或强磁场的环境中。
2)硬盘
硬盘通常固定在计算机的主机箱内,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外存储器。硬盘具有比软盘大得多的容量和快得多的速度,而且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大量的应用软件和数据都存放在硬盘上。
硬盘由多片表面涂覆磁性材料的金属薄膜盘片叠装而成,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里,不能随意更换。对于盘片中存放数据的每个面,都有一个相应的读写磁头。
3)光盘
光盘存储器具有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信息保存期长等优点,因此它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占有重要一席,是多媒体计算机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光盘有只读光盘和可读写光盘之分,使用最多的为只读光盘存储器,即通常所说的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用户不能删除CD-ROM盘中的信息,也不能写入,而只能读出事先存在盘上的数据。
一张CD-ROM盘片可存放600多MB的数据,为软件、音频和视频数据等大容量文件的存放提供了便利。目前,CD-ROM驱动器(简称光驱)已在微型计算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其他辅助存储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新型的辅助存储器不断出现,它们能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1)ZIP
ZIP驱动器是由3寸软盘驱动器发展而来的,其速度是标准软驱的20倍。ZIP盘片的外形与3寸软盘相似,只是要厚一些,但存储容量可达100MB。
2)LS-120
LS-120驱动器也是由3寸软盘驱动器发展而来的,其速度是标准软驱的5倍。LS-120盘片的存储容量可达120MB。由于LS-120驱动器的结构与1.44M的3寸软盘驱动器相似,因此它兼容标准的3寸软盘。
3)DVD-ROM
DVD(Digital Video Disc)是数字视频光盘,DVD-ROM是CD-ROM的换代产品。DVD盘片的外形与CD盘片相似,但存储容量一般为4.7GB,最大容量可达17GB。DVD-ROM驱动器保持了对CD-ROM驱动器的兼容性,使得CD-ROM盘片也可以在DVD-ROM驱动器中使用。
3.基本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Input)设备用于输入程序和所需处理的原始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输出(Output)设备用于输出计算机的运行或数据处理结果。目前,微型计算机上使用的基本输入设备是键盘和鼠标器,基本输出设备是显示器。
(1)键盘
键盘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输入设备。键盘上排列了字母、数字、符号键等。通过按键操作,可把命令、程序和数据等信息手工输入到计算机中。
根据键数的不同,键盘可分为101键、104键及带有播放VCD/CD和上网功能键的多媒体键盘。104键与101键相比,多了3个Windows专用键。
(2)鼠标器
鼠标器简称鼠标,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辅助输入设备。其外形小巧,移动自然,尾部有一条连接计算机的电缆,状似老鼠,故得其名。鼠标是一种”指点”设备,它的表面有2个或3个按键,通过鼠标可对操作对象进行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在菜单式软件、图形软件中,使用尤为方便灵活。在Windows系统中,鼠标已成了必备的输入控制工具。
(3)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输出设备,也是人机对话的主要工具。计算机通过显示屏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这些界面输入数据、选择各种功能、获知程序运行的结果等。
无论是输出文字,还是图形或图像,显示器屏幕上总是用光点(像素)来构成输出内容,因此,点距越小越好,例如,0.25mm。此外,光点的行列数越多,分辨率越高,例如,显示分辨率为1024×768,表示每屏有1024×768个光点。
显示器从显示颜色来分,有单色和彩色之分;从显示屏幕大小来分,有14英寸、15英寸、17英寸和21英寸等多种规格。
4. 其他外围设备
计算机除了基本输入输出设备以外,其他常用的输入设备有扫描仪、数字化仪、磁卡读入机和条形码阅读器,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打印机和绘图仪。如果要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例如,上网冲浪),还应该配置调制解调器,即Modem。
(1) 扫描仪
扫描仪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输入图片和文字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它是利用光学扫描原理,从纸上”读出”文字或图形、图像,然后把获得的信息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通过识别软件对读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例如,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软件),可将扫描的文本(图像信息)转换为可供文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文本信息。
(2) 数字化仪
数字化仪是由平板和连接的手动定位器组成,主要用于输入工程图纸、地图等。用户可以通过手动定位器(或定位笔)方便地获得每条线段的端点坐标,从而实现线条图形的输入。
(3) 磁卡读入机和条形码阅读器
磁卡读入机和条形码阅读器广泛应用于图书管理、身份验证、商品销售与管理中,它是利用电磁和光电转换原理,把预先制作在卡上或条形码中的数字信息读入计算机。
(4) 打印机
打印机能把计算机输出的程序内容和运行结果打印在纸上,以便阅读和保存。打印机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点阵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
点阵式打印机,又称针式打印机,它通过打印头中的钢针击打色带,在打印纸上打印出字符或图形的点阵。点阵式打印机按打印头针数可分为16针、24针和48针等。点阵式打印机的打印速度较慢,噪声较大,打印质量也不高,但打印成本较低,能打印连续纸,并且能对票据进行复印式打印。
喷墨打印机是一种非击打式打印机,它通过喷墨头将带电的墨水喷出,由聚焦和偏转系统将墨水定位,在打印纸上印出文字、符号和图像。喷墨打印机按打印分辨率分,有360DPI(每英寸360点)、720DPI和1440DPI等。喷墨打印机具有价格低、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等特点,打印质量明显高于点阵式打印机,但其打印成本较高。
和喷墨打印机一样,激光打印机也是一种非击打式打印机。它的打印原理类似于复印机:接到打印命令后,首先把要输出的字符和图像等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并把这些输出信息在磁鼓上形成静电潜像,转化为磁信号,然后利用磁信号把碳粉吸附到纸上,经高压定影后输出。激光打印机是页式打印机,其特点是打印速度快、质量高、无噪声,但价格也较高。
(5) 绘图仪
绘图仪用于在纸上输出线条图形,它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主要输出设备。
(6) Modem
Modem是调制解调器的英文名称,是用以实现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同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之间转换的装置。调制的作用是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解调的作用是将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通过电话线路进行拨号上网,Modem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设备,它通常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数据传输速率是Modem的重要技术指标,单位为bps(位/秒),即”每秒钟传送多少位数据”。目前使用的Modem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36.6Kbps和56Kbps。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二单元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组成 粗略地讲,可以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泛指那些为整个计算机所配置的、不依赖于特定应用的通用软件,是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是支持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整个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监视及提供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常用服务程序等。其中,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xp)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直接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之上。在操作系统支持下,计算机才能运行其他软件。 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指用于解决各种不同具体应用问题的专门软件。根据开发方式和适用范围,应用软件又可分为通用应用软件(例如,文字处理软件WPS2000)和定制应用软件(例如,某工厂的人事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深入,各种应用软件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日趋完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通用性也越来越强。人们只要略加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就可以利用这些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文字处理以及辅助设计等。 (1) 文字处理软件 文字处理由来已久,所谓文字处理软件就是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文字进行输入、编辑、排版和打印等操作的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可使用户在日常文字处理工作中摆脱纸与笔的束缚,从大量费时费力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文字处理的效率。 所以,文字处理软件又被称为电子秘书,它在办公室自动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文字处理软件按功能分,大致有三类: 1)简单的文本编辑程序 这是一类简单的编辑纯文本文件的软件,例如,Windows9X中的”记事本”。这类软件没有格式处理能力,不能设置诸如字体大小、行距和字符间距等格式。 2)具有较完备功能的文字处理软件 这类软件使用较为广泛, 目前,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有Microsoft Word和WPS等。文字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掌握了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也就不难使用其他的相似软件。 3)专业印刷排版系统 这是一类适用于印刷出版行业的通用软件,例如,Page Maker软件和方正桌面排版系统等。 (2) 表格处理软件 表格在社会各领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账簿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以前用笔和纸来处理表格,费时费力;计算机普及后,用计算机来处理表格,不仅可以将人们从繁琐复杂的表格处理中解放出来,而且也使处理表格的过程成为美的享受。 表格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表格”式数据管理的领域,如金融、财务、经济、统计、审计和行政等领域。目前,常用的表处理软件有Microsoft公司推出的Microsoft Excel等。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二节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 1.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处理机(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亦称文件系统)和作业管理等。 2.操作系统的类型 (1) 传统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传统操作系统按其功能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2) 微机操作系统 配置在微机上的操作系统称为微机操作系统。目前,个人计算机上使用的通常是单用户微机操作系统。根据管理的作业数量,单用户微机操作系统又被分成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单用户多任务的含义是:只允许一个用户上机,但允许将一个用户程序分为若干个任务,使它们并发执行,从而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 DOS是以前微机上使用最广泛的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随后,Windows 3.X在DOS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单用户多任务的图形操作界面。目前,微机上广泛使用的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Windows 95/98(统称Windows 9X)。 (3)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管理的操作系统,它能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并为网络用户提供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等方便灵活的网络使用环境。在微机局域网中,比较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ovell Net ware和Microsoft Windows NT等。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二节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Windows 9X操作系统 传统操作系统(如MS-DOS)提供给用户的界面,是一种以字符为基础的命令接口,用户以行方式输入命令来执行程序和控制程序的运行,如不了解操作系统的命令格式,很难运用自如。 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用窗口界面替代了传统的命令行界面,提供了一种可视化操作环境。它使计算机的操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用户通过窗口中的菜单、图标和对话框等就可以启动和控制程序的执行及文件的管理,再也无需为记不准操作命令的格式和参数而烦恼。 Windows作为一种新型的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近年来发展迅猛。不管是单机运行还是联网运行,绝大多数的微型计算机都配置了不同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目前微机上使用最多的是Windows95和Windows98(操作界面极为相似),统称Windows9X。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二节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 网络操作系统 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如前所述,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那么,网络操作系统就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 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就是支持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用户则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请求网络服务。 计算机单机操作系统承担着一个计算机中的任务调度及资源管理与分配,而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任务管理以及资源的管理与分配任务。相对单机而言,网络操作系统的内容要复杂得多,它必须帮助用户越过各主机的界面,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存取访问,并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所以它提供的是更高一级的服务。除此之外,它还必须兼顾网络协议,为协议的实现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 2. Windows NT操作系统 Windows NT又称作Windows New Technology(Windows 新技术),它是以Windows 的技术为基础,由Microsoft公司研究开发出来的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设计定位在高性能工作站、台式机、服务器以及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网络、异型机互联设备等多种应用环境。 3.NetWare操作系统 Netware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微机局域网操作系统,1984年随着美国Novell公司开发的Net ware1.0版的正式出现,结束了采用单任务操作系统DOS为核心的微机网络系统发展历史,标志着微机局域网操作系统产品的新突破,使Novell网络成了局域网的主流产品。特别是1993年推出的Net ware3.12是一个全32位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了文件设备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各种功能,支持多种微机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OS/2、UNIX和Macintosh等,可支持5~250个用户,增加了不少新的功能。它在容错技术、安全保密、开放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如采用多重容错技术、双重目录和文件分配表、磁盘镜像处理、磁盘和服务器双工技术及完备的事务跟踪系统(TTS)等。 采用多级安全管理:设置用户登录限制及文件、目录访问权限的设置和文件目录安全的属性设置。如可设置用户登录账户、用户登录时间、站点的限制及设置入侵者检测,防止非法用户登录上网。 4. UNIX操作系统 UNIX是当代最著名的多用户、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运行UNIX的计算机在同一时间能支持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典型的是支持多个登录的网络用户。 5. Linu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在微机上的完整实现,它性能稳定、功能强大、技术先进,是目前最流行的微机操作系统之一。 Linux有一个基本的内核(Kernel)。一些组织或厂商将内核与应用程序、文档包装起来,再加上安装、设置和管理工具,就构成了直接供一般用户使用的发行版本。与传统的网络操作系统相比,Linux具有以下特点: ● 源代码公开:从诞生之日起,Linux的源代码就是公开的,这是它与UNIX、Windows NT等传统网络操作系统最大的区别,这使它一直得到,并将继续得到全世界范围的程序员的共同完善。 ● 完全免费:Linux从内核到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工具等,都遵从GPL协议(General Public License,通用公共许可协议),Internet上有大量关于Linux的网站和技术资料,可以免费下载,其中不包含任何有专利的代码,不存在”使用盗版软件”的问题。 ● 完全的多任务和多用户:Linux允许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主机。 ● 适应多种硬件平台:Linux可运行的硬件平台较多,如IBM PC及其兼容机、Apple Macintosh计算机(苹果机)、Sun工作站等。 ● 稳定性好:运行Linux的服务器有公认的极好的稳定性,很少出现在其他一些常用操作系统上常见的死机现象。 ● 易于移植:Linux符合UNIX的标准,这使UNIX下的许多应用程序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Linux下,相反也是这样。 ● 用户界面良好:Linux的X Windows系统具有图形用户界面,它可以进行Windwos9X下的所有操作,甚至还可以在几种不同风格的窗口之间来回切换。 ● 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实际上,Linux就是依靠Internet才迅速发展起来的,Linux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它支持TCP/IP协议,支持网络文件系统NFS、文件传送协议FTP、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点对点协议PPP、电子邮件传送和接收协议POP/IMAP和SMTP等,可以轻松地与Novell Net ware或Windows NT等网络集成在一起。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三节 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我们用从图书馆借书实例来理解数据库。 在图书馆借书处有一些图书的检索卡片箱,借书前要在这里找到所需书籍的号码,然后告诉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从书库中找到所借的书。检索卡片有书名、作者、提要、分类、定价等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每张卡片是数据库中的一个”记录”,它记录着一本特定书的书名、作者、提要、分类和定价等等资料。所有这样的卡片就形成了一个数据”表”,包含了图书馆内所有书的资料。记录对应卡片,表对应着相同性质的卡片的集合。数据库里的所有表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各式各样的有关联的表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数据库,例如书籍索引表、工作人员通信表、借阅人员情况表等等。 数据库从最初的数据文件的简单集合发展到今天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借助数据库的帮助,许多简单的工作将变得冗长乏味,甚至难以实现。尤其是像银行、院校和图书馆这样的大型组织更加依靠数据库系统实现其正常的运作。在Internet上,从搜索引擎到在线商场,从网上聊天到邮件列表,都离不开数据库。 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整体来看是有结构的,即所谓数据的结构化。按照实现结构化所采取的不同联系方式,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可区分为三类数据模型,即层次型、网络型和关系型。其中前两类又合称为”格式化模型”。 早期的数据库系统都采用格式化模型。1969年,美国CODASYL委员会提出的DBTG系统(网络型)就是格式化模型的典型代表。1970年,美国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首次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数据库的结构(把每个数据库文件看做一个关系)和数据操作(看做关系运算),将数据库的设计从以经验为主提高到以理论为指导。不仅如此,关系模型采用人们惯常使用的表格形式为存储结构,易学易用,使它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公众的注意,成为广大用户特别是微机用户乐于接受的数据模型。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SYBASE、DB2、SQL Server、Access等。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三节 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常用数据库简介 1. ORACLE ORACLE是一种适用于大型、中型和微型计算机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使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作为它的数据库语言。1987年被ISO定为国际标准。目前所有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YBASE、DB2、INFORMIX、SQL Server等均采用SQL作为基础工具语言。 SQL主要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包括查询)和数据控制等三方面功能。SQL是一种非过程化程度很高的语言,用户只需说明”干什么”而无需具体说明”怎么干”即可。其语言简洁、使用方便、功能强大,集联机交互与嵌入于一体,能适应广泛的使用环境。ORACLE数据库由三种类型的文件组成,即数据库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 数据字典是由ORACLE自动建立并更新的一组表,这些表中记录用户的姓名、描述表和视图以及有关用户权限等信息。数据字典是只读的,只允许查询,也就是说数据字典是一种数据库资源,每个用户都可以访问数据字典。DBA可通过数据字典来监视ORACLE RDBMS的使用,并帮助用户完成其应用。ORACLE RDBMS本身也要利用数据库字典来管理和控制整个数据库。 2. SYBASE SYBASE是美国SYBASE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关系数据库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RDBMS产品。 SYBASE数据库按权限由高到低,可将用户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系统管理员、数据库属主、数据库对象属主和其他一般用户。当第一次安装SYBASE SQL Server时,会自动建立系统管理员账户。系统管理员具有整个系统的最高权力,同时被赋予系统管理角色、系统安全员角色和操作员角色,有权执行所有SQL命令,也是系统数据库Master的属主,可访问所有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 3. DB2 DB2是IBM公司开发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如:DB2工作组版(DB2Workgroup Edition)、DB2企业版(DB2 Enterprise Edition)、DB2个人版(DB2 Personal Edition)和DB2企业扩展版(DB2 Enterprise-Extended Edition)等,这些产品基本的数据管理功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支持远程客户能力和分布式处理能力。 个人版适用于单机使用,即服务器只能由本地应用程序访问。工作组版和企业版提供了本地和远程客户访问DB2的功能(当然远程客户要安装相应客户应用程序开发部件),企业版包括工作组版中的所有部件外再增加对主机链接的支持。企业扩展版允许将一个大的数据库分布到同一类型的多个不同计算机上,这种分布式功能尤其适用于大型数据库的处理。 DB2可运行在OS/2、Windows NT、UNIX操作系统上,通常将运行在这些平台上的DB2产品统称为DB2通用数据库,这主要是强调这些产品运行环境类似,并共享相同的源代码。DB2通用数据库主要组件包括数据库引擎(Database Engine )应用程序接口和一组工具。数据库引擎提供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管理数据、控制数据的访问(包括并发控制)、保证数据完整性及数据安全。所有数据访问都通过SQL接口进行。 4. SQL Server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以Transact-SQL作为它的数据库查询和编程语言。T-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一种,支持ANSI SQL-92标准。 SQL Server 采用二级安全验证、登录验证及数据库用户账号和角色的许可验证。SQL Server 支持两种身份验证模式:Windows NT身份验证和SQL Server 身份验证。7.0版支持多种类型的角色,”角色”概念的引入方便了权限的管理,也使权限的分配更加灵活。 SQL Server为公共的管理功能提供了预定义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角色,可以很容易为某一特定用户授予一组选择好的许可权限。 SQL Server可以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运行,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如TCP/IP、IPX/SPX、Apple Talk等。SQL Server在服务器端的软件运行平台是Windows NT、Windows9x,在客户端可以是Windows3.x、Windows NT、Windows9x,也可以采用其他厂商开发的系统,如UNIX、Apple Macintosh等。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 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 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系统中除了一台中心计算机,其余终端不具备自主处理功能。这里的单机指一个系统中只有一台主机(Host),也称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公司联合研制的预订飞机票系统,由一个主机和2000多个终端组成,是一个典型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 多个计算机互联的通信系统 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多个计算机互联的计算机网络,这种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经通信线路互联。主机之间没有主从关系,网络中的多个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网络中的软、硬件资源,故这种计算机网络也称共享系统资源的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网络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的特点是网络上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中的软件、硬件资源,而多个计算机互联的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可以共享整个资源子网上所有的软件、硬件资源。 3.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属于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它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标准化的目的使得不同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能方便地互联起来。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认识到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有:各个厂商各自开发自己的产品、产品之间不能通用、各个厂商各自制定自己的标准以及不同的标准之间转换非常困难等。这显然阻碍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1980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成为世界上网络体系的公共标准。遵循此标准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网络互联。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1.按分布距离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分布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作用范围小,分布在一个房间、一个建筑物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地理范围在10m~1000m,传输速率在1Mbps以上。目前常见局域网的速率有10Mbps、100Mbps。局域网技术成熟、发展快,是计算机网络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作用范围为一个城市。地理范围为5km~10km,传输速率在1Mbps以上。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作用的范围很大,可以是一个地区、一个省、一个国家及跨国集团,地理范围一般在100km以上,传输速率较低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1. 资源 被服务器提供到网络上,供工作站使用的硬件、软件、数据库等。资源可以是一个文件、文件夹、打印机、扫描仪等。 2. 服务器 在网络上提供资源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 3. 工作站 在网络上使用资源的计算机称为工作站。 4.网络设备 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 5. 网络协议 网络中为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常用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等。 6. 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请求网络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就是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Net Ware、UNIX等。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局域网 局域网技术成熟,网络结构简单、经济、功能强且灵活性大,应用广泛。 局域网是指将小范围内的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有三个: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802局域网标准化委员会对局域网的定义为”局域网是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其传输范围在中等地理区域,使用中等或高等的传输速率,可连接大量独立设备,在物理信道上互相通信”。 局域网的基本特点有: ●联网范围较小。一般距离在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如:公司、校园、厂区或一个建筑物等。 ●传输速率高。它的传输速率范围为0.1Mbps~155Mbps。目前,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00Mbps的高速局域网正在发展之中。 ●误码率低。误码率低至10-8~10-11。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五节 Internet 第一单元 概述 Internet是一个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中文译名为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等。本书采用原文Internet。 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军事当局开始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保证数据通信安全,采用可变换的通信线路,万一某一条线路遭到攻击和损坏,信息可沿另一条线路传输,使得整个网络仍然能正常运行。1969年9月2日,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启动了ARPA网络(ARPANET),对上述设想进行实验。最初只有四个接口信息处理器I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er),这四个接口信息处理器分别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巴拉的加利福尼亚分校、斯坦福大学和盐湖城的犹他大学,由这四个学院派研究人员来完成这项实验。实验采用一种较新的、叫做”包交 换”(packet-switching)的技术。包交换技术的关键是:将需要传送的信息分割成一段段较短的信息单位,每段信息加上必要的呼叫控制信号和差错控制信息,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这称为一个”报文分组”,也叫一个”包”。在网络中,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交换,各个包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可以断续地传送,也可以经由不同的路径传送。包到达目的地后,再将它们按原来的顺序装配起来,从而实现分组交换通信。ARPANET是Internet的雏形。Internet采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端到端的通信协议,简单实用。原则上任何计算机只要遵守TCP/IP协议都能接入Internet。 20世纪80年代初期,ARPANET派生出两个网络:一个是纯军事用网络MALNET;另一个则是以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为基础,依靠TCP/IP协议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该网络上的成员可以互相通信,它主要为科研及教育机构服务。1990年,ARPANET解体,NSFNET完全取代ARPANET成为Internet。 1992年,Internet协会成立,这是一个用户自发形成的组织,以制定Internet相关标准和推广Internet的普及为目标。Internet协会把Internet定义为”组织松散,独立国际合作的互联网络”,”通过自主遵守协议和过程,支持主机对主机的通信”。 Internet从一个科研、教育应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短短的几年内演变为全面商业化的全球信息网,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规模和影响大的部级互联网单位有4个,分别作一简介。 中国科技网(CSTNET),1995年在原中国国家计算机网NCFC和中国科学院网CASNET的基础上建设、发展并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是有正式国际信道出口的四大互联网络之一。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ET),1994年由原邮电部投资开始建设,1995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通256Kbps和64 Kbps,为公众提供Internet服务。当前它的发展速度很快,覆盖面和出口线路的速率有极大的发展,是国内资源的大众媒介。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1994年开始建设,由国家教育部管理,是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也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的互联网。它是一个公益性网络,为全国的大、中、小学的师生服务。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1996年正式开通国际互联网,该网以卫星为媒介,集中在以ATM技术为基础的骨干网和接入网的建设,并使之成为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在全国范围提供商业性的经营服务,向公众提供更多的接入、增值、多媒体和数据库服务。
第一章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知识 第五节 Internet 第二单元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1. 远程登录 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的一部分,它定义了远程登录客户机与远程登录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过程。Telnet是一个独立的程序,文件名为Telnet.exe,可以在本地运行Telnet,访问远程计算机。在远程计算机上登录执行命令,如同在本地登录执行命令一样,你丝毫感觉不到与远程计算机间隔了很远的距离。 远程登录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远程主机有你自己的账号,你可以用自己的账号和口令访问远程主机;第二种形式是匿名登录,一般Internet上的主机都为公众提供一个公共账号,不设口令。大多数计算机仅需输入”guest”即可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这种形式在使用权限上受到一定限制。 2.文件传输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ernet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是专门为简化在网络计算机之间的文件存取而设计的。借助于FTP,可以在远程计算机的目录之间移动,查看目录中的内容,从远程计算机上取回文件,也可以将你的文件放到远程计算机上。这一点与Telnet不同,Telnet只能取回文件,一般不设上传文件的功能。FTP非常适合于传输大量文件的情况,例如地质、天文、气象部门等。 FTP服务器是一个很大的免费软件仓库。FTP的使用与Telnet一样,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远程主机上有你的账号和口令,这种情况下你享受的待遇是比较丰厚的;另一种情况是匿名登录,利用公共账号”guest”登录。 3. 万维网 WWW(World Wide Web)简称W3,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进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WWW提供界面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只需提出查询要求,至于到什么地方查询,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为用户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用户只要操纵鼠标,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所需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WWW使得非常复杂的Internet使用起来异常简单,一个不熟悉网络的用户,也可以很快成为应用Internet的行家。 4.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mail)是Internet上最频繁的应用之一。采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价格低:例如,发一份国际传真(或打一次国际电话)需要几十元人民币,而发同样的一封电子邮件用不了1元人民币。 (2)速度快:与信件相比,速度快得多。例如寄一封信需3天时间,而发一封电子邮件仅需几分钟。 (3)可传送多媒体信息:电子邮件是多媒体传输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声音、图片、图像、程序等压缩后用电子邮件传送。
第二章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第一单元 电子商务概念与特点 电子商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细说起来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人们对电子商务还没有一个统一和规范的认识。众多的计算机制造商(电子商务的主要推动者)出于商业利益,各执一词,使得本已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的人们在概念上更加模糊不清。实际上,电子商务并不神秘。它在全球各地,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有着许多成功的实践,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成功的实践来了解它和熟悉它。虽然人们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但从计算机与商业结合的角度,我们还是可以对电子商务给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的。 综合各方面不同看法,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实践,可以将电子商务的概念作如下表述: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这里的”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和”进行商务活动”都具有丰富的含义。 首先,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交易各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多种买卖选择。一旦用户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这就为卖方以较高的价格卖出产品,买方以较低的价格购入商品和原材料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其次,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它能够跨越时空,实时地为用户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需求量、发展状况及买卖双方的详细情况,从而使买卖双方能够更方便地研究市场,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 第三,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应从”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电子商务”概念所包括的”现代信息技术”应涵盖各种使用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通讯方式;另一方面,对”商务”一词应作广义解释,使其包括不论是契约型或非契约型的一切商务性质的关系所引起的种种事项。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看做一个子集,”商务”看做另一子集,电子商务所覆盖的范围应当是这两个子集所形成的交集,即”电子商务”标题之下可能广泛涉及的因特网、内部网和电子数据交换在贸易方面的各种用途。 第四,电子商务不等于商务电子化。真正的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个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以及企业整体经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也就是说,建立在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通过电子手段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等环节实行全方位控制的电子商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狭义的电子商务仅仅将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归属于电子商务,而广义的电子商务则将利用包括Internet、Intranet、LAN等各种不同形式网络在内的一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所有商贸活动都归属于电子商务。从发展的观点看,在考虑电子商务的概念时,仅仅局限于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商业贸易是不够的,将利用各类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的广告、设计、开发、推销、采购、结算等全部贸易活动都纳入电子商务的范畴则较为妥当。所以,美国学者瑞维·卡拉可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提出:电子商务是一种现代商业方法,这种方法以满足企业、商人和顾客的需要为目的,通过增加服务传递速度,改善服务质量,降低交易费用。今天的电子商务通过少数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买卖,未来的电子商务则可以通过构成信息高速公路(I-Way)的无数网络中的任一网络进行买卖。 传统企业要进行电子商务运作,重要的是优化内部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基石,MIS本质上是通过对各种内部信息的加工处理,实现对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最终扩大销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第二章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 电子商务的分类及其服务内容 1. 按照交易对象分类 按照交易对象分类,电子商务可以分为3种类型: (1)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2C(Business to Customer)电子商务 它类似于联机服务中进行的商品买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使消费者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高级形式。这种形式基本等同于电子化的零售,它随着万维网(WWW)的出现迅速地发展起来。目前,在互联网上遍布各种类型的商业中心,提供从鲜花、书籍到计算机、汽车等各种消费商品和服务。 (2)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2B(Business to Business)电子商务 B2B包括非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和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非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在开放的网络中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伙伴,与伙伴进行从定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这里,虽说是非特定多数,但由于加入该网络的只限于需要这些商品的企业,可以设想是限于某一行业的企业。不过,它不以持续交易为前提,不同于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在过去一直有交易关系或者今后一定要继续进行交易的企业间,为了相同的经济利益,共同进行的设计、开发或全面进行市场及库存管理而进行的商务交易。企业可以使用网络向供应商订货、接收发票和付款。B2B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多年运作历史,使用得也很好,特别是通过专用网络或增值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数据交换(EDI)。 (3) 企业与政府方面的电子商务,即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电子商务 这种商务活动覆盖企业与政府组织间的各项事务。例如,在美国,政府采购清单可以通过因特网发布,公司可以以电子化方式回应。同样,在公司税的征收上,政府也可以通过电子交换方式来完成。目前在这方面应用还很少,但随着政府利用自己的行为去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会迅速增长的。美国政府就已经宣布从1997年1月起将通过EDI完成政府年度采购任务,并于1999年最终取消纸面单证。 2. 按照商务活动内容分类 按照商务活动的内容分类,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类商业活动: 一是间接电子商务,即有形货物的电子订货,它仍然需要利用传统渠道如邮政服务和商业快递车送货;二是直接电子商务,即无形货物和服务,如计算机软件、娱乐内容的联机订购、付款和交付,或者是全球规模的信息服务。直接和间接电子商务均提供特有的机会,同一公司往往二者兼营。间接电子商务要依靠一些外部要素,如运输系统的效率等。直接电子商务能使双方越过地理界线直接进行交易,充分挖掘全球市场的潜力。 3. 按照使用网络类型分类 根据使用网络类型的不同,电子商务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商务;第二种形式是互联网(Internet)商务;第三种形式是Intranet(内联网)商务。 (1) EDI商务 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的定义,EDI商务是”将商务或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简单地说,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EDI主要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批发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批发业务。相对于传统的定货和付款方式,EDI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费用。相对于因特网,EDI较好地解决了安全保障问题。这是因为,使用者均有较可靠的信用保证,并有严格的登记手续和准入制度,加之多级权限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实现了包括付款在内的全部交易工作电脑化。 但是,由于EDI必须租用EDI网络上的专线,即通过购买增值网(VAN, Value Added Network)服务才能实现,费用较高;也由于需要有专业的EDI操作人员,并且也需要贸易伙伴使用EDI,因此阻碍了中小企业使用EDI。加之早期计算机昂贵,调制解调器(Modem)只有300bps,商品软件少,许多应用程序需要自行开发,因此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使用EDI,这种状况使EDI虽然已经存在了20多年,但至今仍未广泛普及。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降价、Internet网络的迅速普及,基于互联网、使用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 Language,XML)的EDI,即Web-EDI,或称Open-EDI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EDI。 (2)互联网商务 按照美国Internet协会的定义,互联网是一种”组织松散、国际合作的互联网络”。该网络”通过自主遵守计算的协议和过程”,支持主机对主机的通讯。具体来说,互联网就是让一大批电脑采用一种叫做TCP/IP的协议来即时交换信息。 互联网商务是国际现代商业的最新形式。它以计算机、通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络,在网上实现营销、购物服务。它突破了传统商业生产、批发、零售及进、销、存、调的流转程序与营销模式,真正实现了少投入、低成本、零库存、高效率,避免了商品的无效搬运,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运转和最大节余。消费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厂商的限制,广泛浏览,充分比较,模拟使用,力求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为满意的商品和服务。 (3) Intranet商务 是在Interne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网,或称内联网。它在原有的局域网上附加一些特定的软件,将局域网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虚拟网络。Intranet与互联网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Intranet内的敏感或享有产权的信息受到企业防火墙安全网点的保护,它只允许有授权者介入内部Web网点,外部人员只有在许可条件下才可进入企业的Intranet。Intranet将大、中型企业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及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予以连通,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读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利用在线业务的申请和注册代替纸张贸易和内部流通的形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 鉴于EDI商务的特殊性和Intranet商务的局限性,有关内容需要专门的著作加以阐述;也由于互联网商务在电子商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书在后面将不再详细讨论有关EDI和Intranet方面的问题,而将主要篇幅放在讨论互联网商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方面。后面所提到的电子商务主要指互联网商务活动。
第二章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电子商务基本业务流程 第一单元 网络商品直销的流转程式 网络商品直销,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或者需求方和供应方,直接利用网络形式所开展的买卖活动,B2C电子商务基本属于网络商品直销的范畴。这种交易的最大特点是供需直接见面,环节少,速度快,费用低。 网络商品直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① 消费者进入因特网,查看在线商店或企业的主页; ② 消费者通过购物对话框填写姓名、地址、商品品种、规格、数量、价格; ③ 消费者选择支付方式,如信用卡,也可选用借记卡、电子货币或电子支票等; ④ 在线商店或企业的客户服务器检查支付方服务器,确认汇款额是否认可; ⑤ 在线商店或企业的客户服务器确认消费者付款后,通知销售部门送货上门; ⑥ 消费者的开户银行将支付款项传递到消费者的信用卡公司,信用卡公司负责发给消费者收费清单。 为保证交易过程中的安全,需要有一个认证机构对在因特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以确认他们的真实身份。 在安全电子交易的四个环节中,即从消费者、商家、支付网关到认证中心,IBM、Microsoft、Netscape、SUN、Oracle均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网络商品直销的诱人之处,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减少交易环节,大幅度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降低消费者所得到的商品的最终价格。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和商家不得不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开拓分销渠道。分销渠道的扩展,虽然扩大了企业的分销范围,加大了商品的销售量,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分销商的参与。无疑,企业不得不出让很大一部分的利润给分销商,用户也不得不承担高昂的最终价格,这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愿看到的。电子商务的网络直销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消费者只需输入厂家的域名,访问厂家的主页,即可清楚地了解所需商品的品种、规格、价格等情况,而且主页上的价格既是出厂价,同时也是消费者所接受的最终价。这样就达到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出厂价格和最终价格的统一,从而使厂家的销售利润大幅度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从另一方面讲,网络商品直销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费用。许多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查阅从厂家的主页中找到答案,或者通过电子邮件(E-mail)与厂家技术人员直接交流。这样,厂家可以大大减少技术服务人员的数量,减少技术服务人员出差的次数,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网络商品直销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购买者只能从网络广告上判断商品的型号、性能、样式和质量,对实物没有直接的感知,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而某些生产者也可能利用网络广告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不实的宣传,甚至可能打出虚假广告欺骗顾客;第二,购买者利用信用卡进行网络交易,不可避免地要将自己的密码输入计算机,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犯罪分子可能利用各种高新科技的作案手段窃取密码,进而盗窃用户的钱款,这种情况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均有发生。
第二章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电子商务基本业务流程 第二单元 企业间网络交易的流转程式 企业间网络交易是B2B电子商务的一种基本形式。交易从寻找和发现客户出发,企业利用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商的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买卖、合作、招投标等商业信息。借助因特网超越时空的特性,企业可以方便地了解到世界各地其他企业的购买信息,同时也有随时被其他企业发现的可能。通过商业信用调查平台,买卖双方可以进入信用调查机构申请对方的信用调查;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平台,可以对卖方的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然后在信息交流平台上签定合同,进而实现电子支付和物流配送。最后是销售信息的反馈,完成整个B2B的电子商务交易流程。
第二章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电子商务基本业务流程 第三单元 网络商品中介交易的流转程式 网络商品中介交易是通过网络商品交易中心,即通过虚拟网络市场进行的商品交易。这是B2B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形式。在这种交易过程中,网络商品交易中心以因特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将商品供应商、采购商和银行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客户提供市场信息、商品交易、仓储配送、货款结算等全方位的服务。其流转程式如图所示。 网络商品中介交易的流转程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买卖双方将各自的供应和需求信息通过网络告诉给网络商品交易中心,网络商品交易中心通过信息发布服务向参与者提供大量的、详细准确的交易数据和市场信息; (2)买卖双方根据网络商品交易中心提供的信息,选择自己的贸易伙伴; (3)网络商交易中心从中撮合,促使买卖双方签定合同; (4)买方在网络商品交易中心指定的银行办理转账付款手续; (5)指定银行通知网络交易中心买方货款到账; (6)网络商品交易中心通知卖方将货物发送到设在买方最近的交易中心配送部门; (7)配送部门送货给买方; (8)买方验证货物后通知网络商品交易中心货物收到; (9)网络商品交易中心通知银行买方收到货物; (10)银行将买方货款转交卖方; (11)卖方将回执送交银行; (12)银行将回执转交买方。
第三章 网络营销基础知识 第一节 网络营销的主要方法 第一单元 网络营销的概念 1.网络营销的定义 随着Internet作为信息沟通渠道的商业使用,Internet商用潜力被挖掘出来,显现出巨大威力和发展前景。市场营销是为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交易活动,而规划和实施创意、产品、服务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过程。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网络营销在国外有许多翻译,如Cyber Marketing、Internet Marketing、 Network Marketing、e-Marketing等等。不同的单词词组有着不同的含义: (1)Cyber Marketing主要是指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空间(Cyber,计算机虚拟空间)进行运作; (2)Internet Marketing 是指在Internet上开展的营销活动; (3)Network Marketing 是在网络上开展的营销活动,同时这里的网络不仅仅是指Internet,还可以是一些其他类型的网络,如增值网VAN等; (4)e-Marketing是目前比较习惯和采用的翻译方法,e-表示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涵义,既简洁又直观明了,而且与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虚拟市场(e-Market)等进行对应。 2.网络营销的主要内容 网络营销作为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一方面,网络营销要针对新兴的网上虚拟市场,及时了解和把握网上虚拟市场的消费者特征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化,为企业在网上虚拟市场进行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营销依据。另一方面,网络营销通过作为在网上开展营销活动来实现企业目标,而网络具有传统渠道和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特点,即信息交流自由、开放和平等,而且信息交流费用非常低廉,信息交流渠道既直接又高效,因此在网上开展营销活动,必须改变传统的一些营销手段和方式。络营销作为在Internet上进行营销活动,它的基本营销目的和营销工具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与传统方式有着很大区别。下面是网络营销中一些主要内容: (1)网上市场调查 主要利用Internet 交互式的信息沟通渠道来实施调查活动。它包括直接在网上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市场调查中需要的一些二手资料。利用网上调查工具,可以提高调查效率和加强调查效果。Internet作为信息交流渠道,由于它的信息发布来源广泛、传播迅速,使它成为信息的海洋,因此在利用Internet进行市场调查时,重点是如何利用有效工具和手段实施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获取信息不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在信息海洋中获取想要的资料信息和分析出有用的信息。 (2)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 Internet用户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它有着与传统市场群体截然不同的特性,因此要开展有效的网络营销活动必须深入了解网上用户群体的需求特征、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模式。Internet作为信息沟通工具,正成为许多兴趣、爱好趋同的群体聚集交流的地方,并且形成一个个特征鲜明的网上虚拟社区,因此了解这些虚拟社区的群体特征和偏好是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关键。 (3)网络营销策略制定 不同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不同地位。在采取网络营销实现企业营销目标时,必须采取与企业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因为网络营销虽然是非常有效的营销工具,但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时是需要进行投入并且又有风险的。同时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还应该考虑到产品周期对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的影响。 (4)网上产品和服务策略 网络作为信息有效的沟通渠道,它可以成为一些无形产品(如软件和远程服务)的载体,改变了传统产品的营销策略——-特别是渠道的选择。作为网上产品和服务营销,必须结合网络特点,重新考虑产品的设计、开发、包装和品牌的传统产品策略。 (5)网上价格营销策略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从诞生开始实行的便是自由、平等和信息免费的策略。因此,在制定网上价格营销策略时,必须考虑到Internet对企业定价影响和Internet本身独特的免费思想。 (6)网上渠道选择与直销 Internet对企业营销影响最大的是对企业营销渠道的影响。美国Dell公司借助Internet的直接特性建立的网上直销模式获得巨大成功,改变了传统渠道中的多层次的选择、管理与控制问题,最大限度降低了营销渠道中的费用。但企业建设自己的网上直销渠道必须考虑到重建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的问题。 (7)网上促销与网络广告 Internet作为一种双向沟通渠道,最大优势是可以实现沟通双方突破时空限制直接进行交流,而且简单、高效、费用低廉。因此,在网上开展促销活动是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但网上促销活动开展必须遵循网上一些信息交流与沟通规则,特别是遵守一些虚拟社区的礼仪。网络广告作为最重要的促销工具,主要依赖Internet的第四媒体的功能,目前网络广告作为新兴的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网络广告作为在第四类媒体发布的广告,具有传统的报纸杂志、无线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广告无法比拟的优势,即网络广告具有交互性和直接性。 (8)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 网络营销作为在Internet上开展的营销活动,它必将面临许多传统营销活动无法碰到的新问题,如网上销售的产品质量保证问题,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以及信息安全与保护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网络营销必须重视和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否则网络营销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这是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网民对反感问题反应比较强烈而且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