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是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意思是自动柜员机又称自动取款机。
一、需求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谢泼德·巴伦是德拉路仪器公司的经理。有一天,他在洗澡时突发灵感。想到自己常常因为去银行取不到钱而恼火,于是打算设计一种24小时都能取到钱的机器。
他见到英国巴克莱银行的总经理,让对方给他90秒时间来听他介绍这个主意,结果对方在第85秒就给了答复,即只要能把这种机器造出来就马上买。
二、需求分析
1. 传统的银行取现流程繁琐,需要历经叫号→填写取款单→将存折交给工作人员→输入密码→取款;
2. 受时间的限制,银行不可能24小时营业,去银行还不得不排队;
3. 受空间的限制,必须去银行才能取现。
从中提炼出用户的痛点:去银行取钱效率低。
三、实现方式
是通过设计一个APP,还是微信公众号亦或小程序实现这个需求呢?显然这是不成立的,取款机要和现金打交道,这必须是一个实体的产品。其实很多新手PM会狭义的认为产品经理就是设计APP的,这个理解是逻辑颠倒的。
所谓APP只是实现需求的一种载体,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盛行的背景下的一种主流形态。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产品或者叫做服务不应该拘泥于任何一种形态,只要能解决用户需求都叫产品。
四、建立产品模型
在产品从0-1的过程中,最先要确定的就是关乎需求的逻辑是否在产品上、商业上行得通。通过需求分析建立产品模型,产品模型涵盖的内容不仅是基本的用户需求,还包括整个项目的产品逻辑以及商业模式。
雷军曾说过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两个点:第一是用户体验,第二是效率。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能否让一件事变得更快捷、更有效率,让用户完成一件事更快是最重要的检验要素。
把现实生活进行抽象和分析,最终形成业务模型。画原型图和各种类型的流程图都属于业务建模。以下采用UML序列图的方式绘制取款机服务系统的主线业务。
- 基本流程:表示最主要、最频繁使用的、默认的流程分支;
- 分支流程:表示不经常使用的、由某个条件触发的、非默认的业务流程分支;
- 异常流程:标识非正常的、不是业务目标期待的、容错性的、处理意外情况的业务流程分支。
1. 银行卡信息校验卡
其基本流程是ATM机识别被插入的银行卡是一个正常的银行卡,下一步显示安全确认界面。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异常场景:用户插入的ATM无法识别的卡,或者状态异常的卡(比如挂失卡或被锁的卡)。这个时候要设计后端业务流程处理,以及前端页面的反馈。
2. 个人信息校验
这个业务节点对应于普通应用的登录流程,由于ATM机的处理对象是钱,因此安全性是基本要求。
正常流程是该银行卡与用户输入的密码相匹配,完成用户个人信息的校验。
异常流程有密码错误,登录超时,密码输错次数超限等。
3. 选择取款金额
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取款金额或者自定义输入的方式,若用户输入的金额不大于当前余额则进行下一步的流转,如果超出了当前余额则应该提示对应的反馈告知用户。
在安全性的要求范围内,注意这个时候需要判断用户是否登录超时。
五、写在最后
前端是产品的显性特性,后端是产品的隐性特性。如果让一个初级的PM来设计取款机,他毫不犹豫会把重心放到前端界面的设计,以及取款的流程等交互的设计。看似简单的取款流程,实际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的分析只是浅层的认知。在所有的产品形态中,前端只是数据的呈现与人机交互,后端才是业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