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收藏 · 2023年10月1号 0

为什么活得累

跟大家聊聊中西方文化差异。

前天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有个视频主说,自从他把他们家孩子送到欧洲后,他们家小孩整个人都变得超级自信。从视频中展示的背景画面来看,他应该是移民欧洲了。

说到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

总体来讲,西方属于鼓励式 + 外向型文化。

所谓鼓励式,是指你从小在学校里受到的对待,基本都是鼓励内容。哪怕你学习成绩再差,表现再烂,只要你表现了,老师总能在你的诸多缺点中,找到那么一点点优点,然后大加赞扬。

我以前刚去加拿大学习时,最开始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国内的教育,基本属于否定式。哪怕你做得再好,别人也总能找到一些不足之处,对你进行批评,要求你进一步改进。

但是在西式教育体系中,正面鼓励的话经常是张口就来,比如 well done,good job(干得好)。有时候,你看着有些同学上台演讲,讲的那叫一个差,但是老师也会来一句 well done(干得好)。

当然,口头鼓励归口头鼓励,在正式给分时,还是会按照你的客观表现,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分数。

在这种长期的鼓励式教育中,人会变得自信心爆棚。

我在没出国前,很少上台演讲。因为但凡说错一个字,你会觉得自己出洋相,觉得自己可能成为别人笑料,甚至觉得可能有人在背后暗戳戳议论你,嘲笑你。

但是在西式环境中,很少有这种压力。

西式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想法和表达。我那会儿在学习时(法学),所有的学生,都会被老师强迫要求上台演讲。在第一次上台演讲时,比较紧张。因为以前很少上台演讲,且英语不是自己母语。

但上台演讲次数多了之后,便开始自信心爆棚。

因为不论你讲的多差,总能得到老师的正面肯定和鼓励。如果你讲得稍微好一点点,老师的大拇指就来了。如果你在演讲中,能加一个略显幽默的段子,则 excellent(优秀)就来了。

时间长了之后,你会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演讲高手。

在这种长期鼓励式教育熏陶中,人会变得非常自信,非常自我,无所畏惧,甚至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在自信心爆棚后,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即不再在意世俗的眼光,也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长期的鼓励式教育,导致整个社会出现外向型文化倾向。

所谓外向型文化,是指整个社会鼓励个体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个体对外输出,且在个体取得一点成就时,周围人会习惯性的给予正面肯定和鼓励。

因为大家从小所受到的教育,便是如此。

在你从小上学的时候,老师便鼓励你上台演讲,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你演讲或学习的时候,老师总会找到一些优点,对你进行鼓励或表扬,周围同学也会附和老师对你进行鼓励或表扬。

等大家走上社会后,这种行为模式便被延续下来。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观点,你愿意去分享。如果你的想法或观点,比较有价值,周围人愿意给你正面肯定或鼓励。如果你做成了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周围人会为你欢呼。

东方是内向型文化,不管遇到什么事,习惯于藏着掖着,深藏不露。西方是外向型文化,不习惯藏着掖着。哪怕是遇到劫后余生的事情,也要从这个大难中,找到一些小优点,欢呼一下,击一下掌。

当然,西方这种文化,有利有弊。

由于长期生活在鼓励文化中,个体活得很自我,所以整个西方的国家形象,可能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

它总是喜欢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唠叨别人,遇到跟它利益不一致的地方,不藏着掖着,直言不讳,甚至有时有牛仔作风,且不太在意别人的声音或评价。时间长了之后,别人会觉得这个国家比较傲慢。

当然,本篇不聊政治,这个话题不展开多讲。

我之前在加拿大待久之后,感觉心态发生很大变化。总体来讲,也是自信心爆棚,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后来回国后,发现很压抑,做了很长时间的心态调整。

不过,现在已过不惑之年,心态越来越糙,脸皮越来越厚,相对好很多。

我很理解现在年轻人的心情。

什么都没有,从小受审视,毕业后到处求人找工作,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谨小慎微,没有任何资本跟任何人对抗,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哪句话说错得罪人,且要不断琢磨别人的想法,迎合他人,以获得自己的一些收入回报或一席之地。

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活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