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余秋雨说:为了躲避苦,人们不得不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
世事无常,人生来是苦,也无法躲避。这个人生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各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剧情发展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戏的人也随着剧情忽喜忽乐、忽忧忽悲,我们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样,顺境、逆境、善的、恶的,心境随之起伏。
人生实苦,就不要过于追求享乐,经历你该经历的苦,人生没有多余的每一步,哪怕是痛苦。
苦尽才能甘来。身 经 苦,人生才有贵,心 历 苦,人生才有慧。
《菜根谭》中说:“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
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谨,受杖刑、坐牢后,又被流放到贵州龙场驿站。
为了排解了忧闷,王阳明用大白话唱民歌,跳最狂热的舞蹈,还给土著人讲心学。
就这样,王阳明不仅健康地活了下来,而且还悟出“知行合一”的心学大道。
常言道:“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
学习知识,磨炼技能,都需要汗水和努力,都离不开吃苦。
无论处在何种境遇,都能苦中作乐,照顾好身心健康,人生就赢了一大半。
梁启超曾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在同时代的大人物里,是资质不高、但特别能吃苦的人。
左宗棠14岁中秀才,李鸿章17岁中秀才,曾国藩却一直考了七次,一直到23岁才敬陪榜末。
曾国藩自己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年少时,他读书出了名的勤奋,每天都要完成自己的读书任务,完不成绝不睡觉。
他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也正是凭着这份努力,曾国藩才能脱胎换骨,从一个湖南乡下青年,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
他曾对儿子说:“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的才能是天生的,都是一点点磨炼出来的。
王阳明认为,只要相信自己内心的强大,只要不让人生低谷时所遭受的苦难浸染自己的内心,那就不会有烦恼。
谪居龙场时,王阳明在《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中写道:“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
他将在儒佛道思想中所悟出的人生之道转换为内心的意志,并且巧妙地把思想的粗略处与生活的精微处相结合,用来抵抗面前的人生低谷,如此,他觉得龙场生活也不那么苦了。
王阳明还告诫仆从,“只要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的”。
试想,在那样的情景下,王阳明居然还能认为生活是甜的,这样的超然,令人深深折服,更值得好好学习。
在借各种苦的对境中,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慧。
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所有大彻大悟之人,都曾在炼狱挣扎无药可救过,心不死则道不生。把自己揉碎了,再重新捏一个,如果穷途末路,那便势如破竹。
蚌历千般磋磨,才孕育珍珠;松经风吹雨打,才傲立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