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产品 · 2018年05月3号 0

思考:关于在线教育课程完成率低的现象

在线教育课程完成率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到底有多低呢?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在某平台学习微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大概花了1400块钱左右,当时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课程提供方建立了一个QQ群,方便大家及时交流和接收重要通知。 群里除了管理员和助教,剩下的学员有204人,等到课程结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拿到合格证书的有29人,我算了一下,大概是14%的通过率。也就是说如果是10个人,最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拿到合格证书的2个人都不到——严格来讲并不能这么粗暴地比喻。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是否是一个很恶劣的现象?

1. 和一位教育创业老兵的对话

五一期间,有一位背景的互联网创业老兵联系上了我,原因是他在网上看到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然后顺着出处找到了我。我们约定30日晚上7点进行语音通话。

在谈话的期间我这么说到,“在线教育的产品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它却和物质商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商品消费可以快速体验商品的价值,但是在线教育却并非如此,在线教育产品的价值和价值体现之间存在一个家巨大的鸿沟,它需要用户经历漫长的体验过程。所以,我们会发现拿在线教育产品当物质商品来卖,必然充斥着大量的心理营销引导,打折、促销、狂欢节、捆绑销售,让用户陷入购买的欲望当中,这就直接导致用户只关注消费的前半段,而无法理性地权衡学习体验的后半段,最后导致课程大量的堆积。”

老兵大概十多年前就开始做教育创业,一开始是做线下面授课程,后来慢慢地也开始尝试在线教育的形式。他说道,大概在几年前,在线教育主要包含两种业态,纯粹的在线教育和有线下面授的网校。在网校当中有两个数据,一是线上课程的销售额大概只占到全部销售额的10%,二是线上课程的完成率大概也只占到了10%左右。

这些数据表明,线上课程完成率低是由来已久的。同时,相比较线上课程而言,线下课程或许更加能够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或者某种心理需要。

2. 和买书有关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上述的对话,我们大概会得出一个粗暴的结论,线上课程的受欢迎程度不如线下面授课程,线上课程完成率低、学习效果不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认为买书以及读书也是一个知识产品消费的形式。明显的区别在于承载信息的媒介不同。如果大家经常买一些书会发现,购买的理由会有很多种,包括别人推荐的书籍、自己主动搜索的书籍、甚至还有别人送的书籍、打折促销购买的书籍等等,但是查看一下书籍,会发现肯定是有一些书读了一半没有读完的、有些书是还没有来得及拆封的、有些书却已经让你读了好几遍。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现象,在购买的时候,我们购买的动机总是会有很多,我们不太可能在完成购买之前就已经确信这本书——或者应该说这些书——我会不会及时读完。具体选择阅读的过程发生在我准备开始读书、读了几页之后以及当时的学习需要。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是好书,迟早是会读完的。应该没有谁会把书架上的书全部读完之后,才会去买别的书,更不会每次只买一本书,至少我从来不会这样做,再强调一次,买书的动机有很多,而读书几乎可以把它看成是另一件事情——我们认为这两件事情也是存在某种联系的。

这么说起来,在线教育也是一样,区别在于信息媒介不同。在线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课程完成率不高,抑或是说整体学习效果不佳。但是它真的是一个非常恶劣的现象吗?乃至我们用它来抨击目前的在线教育。

3. 未全部完成是一种常态

“如果是好书,迟早是会读完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结论。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好书对于不同的人,定义亦有所不同,它大概和你的兴趣爱好、生活阅历、职业以及个人的思想深度有关,所以“好书”的定义并不是一个普适的概念,它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我们应该承认畅销书的存在,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一本“好书”,它的受众面可能很小。这也解释了有很多的“好书”往往并不被大家所熟知。

在线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看到一门课程它整体的完成率比较低,而看不到这门课程它确是满足某一批人的学习需要,并且坚持学了下来。只要它是一门“好的”课程,或许在某个时候,有人还是会重新把它捡起来,继续完成,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

未全部完成是一种常态。我们或许应该乐观地说,总有某个或者某些在线课程满足了个人的学习需要,而不总是悲观地说,在线课程的整体上完成率总是低、学习效果不好。至于学会如何学习在线教育课程,就像学会如何阅读一样,它是另外一件需要我们不断去践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