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 2023年03月4号 0

“缘起性空”的通俗理解

缘起理论是佛教的根本理论之一,众生只有通晓了缘起的道理,才能从迷茫中解脱、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信多数人都知道“缘起”大概是说什么的,然而对于“缘起性空”这一概念则存在误区——即不能将“缘起”与“性空”作为对立统一的一套完整认识论,而常偏于其中一面(或单讲缘起、或单讲性空)而迷惑不解。这是因为,在人们常规的概念体系里面,本体的虚无与现象、作用的存在性之间有矛盾。一位学者指出:“我们的概念在做标定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我们用概念去反映世界,我们概念上出了问题,就是世界上出现的问题。中观的思辨,是揭示能否用概念把事实没有矛盾地表述出来,这是问题所在。我们平时所面对的世界,就是用一块块概念砖头构建的大厦——如果每一个砖头都充满了矛盾,那构建起的这个大厦就是一个充满自相矛盾的幻象。”

摆脱「粗浅缘起论」的误区

所谓粗浅的缘起论,是没有深入研究过佛法的人,通过一些知识普及渠道所获的关于“缘起”的初级认知。一般大概是类似这样的陈述:不论字宙之大,苍蝇之小,无不是因缘而生,因缘而成;同时亦是因缘而灭。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这是一切诸法逃脱不了的定律。「粗浅缘起论」常举这一类的例子:如一棵椰树,椰树的种子是它自己主要的因;土地、肥料、阳光、空气和人工的培植,是助成它生长的缘。这些因和缘的条件都具备了,就有一棵椰树出现;将来到这些因缘散坏的时候,这棵椰树也就消失了。

人们会把这种「缘起论」应用到各个方面,不但考察世界,也考察生命本身——“十二因缘”就是运用缘起思维模式揭示生命的理论。十二因缘揭示,人生的智愚美丑、贫富苦乐等境况,都是由于各人过去所有的思想行为所造成的善恶业力种子,与现世本身的烦恼习气现行(如贪、嗔、嫉妒等)想结合而造就的。

“性空”则是指若人们孤立地观察事物,则其关于事物的认知仅仅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这被称为“遍计所执”。就是说,语言意识上讨论的任何东西,其实完全是意识加工(遍计)的结果,仅仅是个概念——打个比喻,就像“虚拟人工现实”,这只是电脑程序创造出来的影像。

在这层意义上,“缘起”教法其实有其真正的目标和意图——那就是促使人们认识到“概念不能等同,不能代表真实存在”;因此对于概念的任何执着都没有意义,也就是对于任何事物的存在性执着都没有意义——诸法皆空,此即“性空”。因为我们谈及的任何事物,都已经是“遍计所执相”,而非“诸法实相”。所以,要摆脱粗浅缘起论的误区,就必须明白:“缘起性空”的用意,并非是去否定真实的存在,而是去否定人们对概念的执着——“缘起”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最终指向是对“遍计所执性”的克服。

鉴于人类的一切认知都借助概念,所以这种执着其实是根深蒂固的,在潜意识中是连绵不断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精通佛学的学者,他虽然学通了所有佛学理论,但他的思想行为可能仍然摆脱不了各种形式的执着,除非修行有成。

缘起论的对治——迷茫众生

之所以一开始佛陀要先提“缘起论”,而不是谈“性空”,或者缘起性空并谈,这是因为:世间众生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创造了许多想象,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必须先破除这些虚假的想象。例如,婆罗门等以为宇宙人生是由神创造的;而有些不信神的人则主张“无因论”——说人生的贫富智愚,世界染净苦乐,都是偶然而成的,没有什么原因,我们只好任其自然,安于苦乐,于是对人生采取放任浪漫的态度,趋于颓废的乐观派;有些人又主张“机械宿命论”,以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纤毫变更,纵使努力,也是徒然的——因此富乐的人,认为自己永远是富乐的,不想再求进步,而贫苦的人受了这种命定的思想,也认为自己是永远贫苦的,只有趋于消极悲观的一途,希望自己早点死了了事。

所以,先通过缘起论对治那些妄见,指出:现世个人的穷通苦乐,都由于各人自己过去所做的业因而造成的,但由于自己现在行为的努力,亦可以随时转变,并非命中注定不可更改的——这是因为立足于“性空”智慧,我们可以摆脱对概念的执着,因而在“十二因缘”链条上把诱发宿世业因的烦恼环节掐掉,使得十二因缘链条失去动因,比如去除无明,比如贪、嗔等。一个人假如有戒定之力,抑制了贪欲、嗔恚、嫉妒等所导致的行为冲动,这样虽有恶因种子,但不能现行——就像一个冷冻的、休眠的种子,不给它生发的条件。

缘起论的社会意义

通过以上对“缘起”的分析,可以明了一切事物是处在“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相互牵连之中。既然一切事物彼此的生灭,都有互相为因、互相为缘的关系,可知每一件事物都没有自己独立的个性,需要靠其他多方面的力量来帮助,才能生存于社会。

所以,众生所处的这个字宙人生便是一张互相交织、互相关涉的大网。一个人和其他的人,一个社会和其他的社会,其中都有休戚相关、相濡以沫的意义存在。现世的每一个个体、每一部分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都要依赖于其他部分或他人才能存在并发挥作用。

假如从唯物论角度来看,缘起论的社会意义在于其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按唯物辩证法来看,这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其实就是对治孤立认识事物的误区——这一点似乎与“性空”有关。

由缘起的关系可以推出,人是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但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因此任何个体离开社会都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个体生命的完善。这就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要追求个体生命的完善,就必须同时积极促进他人的共同完善,将个人生命的完善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之中,这样才能凸显出个体生命的价值。

这种思想如果能融入现代社会中,就能有效地消除自我中心主义,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关系;消除世界民族间的歧视和仇杀,建立各民族的相互尊重和价值认同;并能有效地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生态的亲和关系,从而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和睦、生态和谐的巨大作用。

由“缘起”的启示,可以知道一件事物的成功与失败,是靠众缘而形成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成功者,就不应沾沾自喜、恃才傲物、高慢自举;对于失意者,则要明白自己的努力,其结果肯定有改变的可能性,所以缘起的人生应当是丰富而充满希望的,只要在行为上依缘起法则努力不懈,使福德渐渐具足,则生命的处境必然会改善乃至终极圆满。如果全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依缘起法则做事,那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人间的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