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 2011年04月3号 0

精神活性物质

成瘾的本质是人类或动物机体对致瘾源所产生的异常的生理或心理依赖性。

这些致瘾源大致可分为物质和行为两大类:一类为一些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药物成分等精神活性物质,可直接刺激大脑产生兴奋、抑制、欣快或幻觉等反应,主要是由其中某些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所产生的药理效应引起的,此类物质戒断后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成瘾反应;另一类为在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病理性行为,也会表现为难以遏制的心理依赖倾向,主要原因是由于外界环境较强的刺激导致内脑内的生理状态的失衡所引起的,因而又被称为非物质成瘾。物质和行为致瘾源的共同特征是能使机体产生较强烈的欣快感、满足感或减轻不安状态,在行为上则表现为对致瘾源有着强烈的选择偏好或称为依赖性。

无论物质成瘾或是行为成瘾,其共同特征都是能刺激大脑,进而影响机体精神状态或行为。虽然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机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能直接或间接刺激脑内的奖赏系统,并释放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能使机体产生明显的愉悦或欣快感,此类主观的感受又被称为奖赏效应。奖赏系统由边缘中脑的一些神经核团和前额叶皮层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核团是叫伏隔核和腹侧背盖。大多数精神活性药物最终都可以通过兴奋腹侧背盖调节伏隔核内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同时,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元活动还受认知活动高度相关的前额叶皮层以及边缘中脑一些本能活动相关的结构调节。这些相关的结构既包括与情绪、记忆活动相关的杏仁核和海马等结构,也包括与饮食、饮水或性等本能的愉悦活动相关的下丘脑若干核团。因而,奖赏系统实际上是由伏隔核、腹侧背盖、下丘脑、杏仁核、海马和前额叶等结构组成的神经环路,其中相应区域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诱导出成瘾行为。例如,认知、情绪或记忆等活动都可以唤醒已经存在的成瘾行为。

能直接或间接兴奋脑内奖赏系统活动的物质或环境刺激都可以致瘾。但是,种属或个体对这些物质或环境刺激的成瘾反应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除了药物理化因素以外,人类成瘾行为受个体精神状态、环境刺激、遗传以及态度等因素制约。最近的一项研究报道,给无药物滥用经历的23名男性自愿者服用少量精神兴奋剂哌醋甲酯之后,其中12人体验到欣快感,9人有烦闷感,其余2人无任何情绪反应;而脑放射性自显影方法显示,产生了欣快感的人其脑内与多巴胺结合的受体显著低于其他被试者。因此,多巴胺受体偏低的个体可能存在易于形成药物成瘾的倾向。但是,先天遗传或成长环境等都可能是导致成瘾易感性的原因。

成瘾反应可以由生理或心理依赖因素所驱动。生理依赖多指停用精神活性物质后成瘾者会产生明显的撤药反应,但在自然状况下,这种生理不适反应可以逐步减弱或消退。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大部分成瘾者撤药生理反应消失若干年以后,心理依赖仍然难以消退,有的人甚至可以保持终生。经过长时间戒断或摆脱了生理反应之后,心理依赖仍然会驱动个体再次用药,这种现象被称为复发或复吸。很显然,成瘾者长期反复用药的根本原因并非完全归结于生理依赖,而在于持久而顽固的心理依赖。因此,精神或心理依赖的形成机制是成瘾研究关心的核心问题。

任何成瘾行为的形成过程都是从可控状态开始,再到习惯化,并逐步演变成为难以控制的强迫性状态。在强迫性状态的驱使下,成瘾者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去寻找致瘾源。来自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证据都表明,有许多心理或精神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这类成瘾行为。例如,长期使用一些毒品会导致大脑前额叶调控能力减弱,使成瘾冲动难以控制;与成瘾相关的情境或线索可以在脑内可以被记忆长久保存,并随时诱发成瘾反应;在抑郁、焦虑或应激等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成瘾行为也极容易被唤醒;一些抑制情绪反应或阻断记忆的药物可以阻断这些成瘾行为。还有一些抗物质成瘾的药物也可以有效治疗行为成瘾,例如,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药物那曲酮也可以有效抑制赌博或购物成瘾行为。一些认知或行为治疗方法也可以有效缓解物质或行为成瘾。

作者简介

隋南,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药物精神依赖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