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哪种用户习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虽然我们都很热衷于培养用户习惯,并将其视为产品的未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用户是很善变的。
你花费很多精力,投入很多补贴,沉淀很多时间,所培养出的用户习惯,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无论是因为大环境改变,还是用户的使用场景转移,或者是竞争对手发力,以及用户的一时兴起,都有可能让高投入下培养的用户习惯打水漂。
相比而言,什么样的习惯最为可靠,能够对用户产生更为久远的影响?也许,你可以从生物本能上找到一个答案——肌肉记忆。
一、肌肉记忆:非理性行为
人是智慧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需要经过思考。
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不需要主观意识的参与。潜意识会替我们操控神经、肢体,完成大部分动作。
- 吃饭的时候,你是否会把精力都集中在手部,去控制每一次拿捏筷子的动作?即使你的心思还在别的事情上,手部的肌肉也忠实的完成着每一次动作,而不会把夹起的菜送进鼻子里。
- 你是否有注意到过,有时自己漫无目的拿着手机,没有明确要干什么的时候,就已经下意识的轻点,打开了某个APP。有时还接连着顺手点进了朋友圈,或者上下刷动起视频。
- 当你坐在电脑前打字的时候,你是否需要花费心思去控制每一根手指,去寻找每一个字母的位置?或是在你要打出某个字、某个词、某句话的时候,是否需要集中精力安排“哪根手指先敲击哪个键,哪个手指随后跟上”的问题?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使用某些产品的时候,我们都有很多不经思考的行为。
而其中一部分行为,经过大量重复,已经养成了一种本能。即使没有主观意识参与,也可以轻松熟练的完成。
这便是肌肉记忆——神经对身体的控制过程会被记忆下来,形成一种类似于模版、蓝图的信息。当遇到相同、相似的场景时,潜意识可以直接调用模版,用以前惯用的方式操控肢体,做出熟悉的行为动作。
肌肉记忆一旦养成,便会终身难忘。你不会因为几年不游泳,就彻底忘记如何在水中驰骋。也不会在一段时间不骑自行车后,完全失去骑车的能力。
二、肌肉记忆:操控非理性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同样会有大量的时间处于非理性状态。一些行为动作,也能够以肌肉记忆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效用。
本质上来说,肌肉记忆的存在,就是为了“偷懒”而生的。
神经对肢体的操控,之所以被用模版的形式保存下来,就是为了在未来需要再次重复时,降低大脑负担,避免每次遇到相似的场景,都需要重复进行思考。
但在减少主观意识思考、降低负担的同时,肌肉记忆的运作逻辑却也比较简单原始。当你正确追索到它的形成轨迹后,就能使其在商业活动中产生价值。
1. 行为说服思想
肌肉记忆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增加用户的替代成本。
在某个具体的产品界面内,用户肌肉记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可以不假思索,甚至无需眼看的情况下,只凭借指尖的点击,快速进入某些界面,使用某些功能。
比如滑动小视频,比如点入朋友圈,比如在输入法中快速拼写出想要的字词。
1)提升使用体验
借助肌肉记忆,用户可以在不经思考的情况下,更方便的进入到想去的界面,更快捷的完成一些功能的使用。
且这样的体验提升,并不需要你为产品额外增加功能,或额外投入成本。
2)增加替代成本
对于未来而言,已经形成的肌肉记忆,还增加了用户的替代成本。
因为当下体验是包含肌肉记忆的,所以,如果用户想要在其他产品中感受到相似或更好的使用体验,就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去培养新的肌肉记忆。
但对于用户来说,这也是无形中的学习成本。
以手机输入法为例,很多习惯了9键输入法的人,并不乐意于更换全键盘输入法。因为在长期使用中,对9键的使用已经产生了肌肉记忆。想要适应全键盘输入,并达到曾经的输入速度、正确率,就存在一定难度。
肌肉记忆一旦形成,是非常持久且牢固的。在你使用新输入法时,神经还会操控着手指,不自觉的点下过去的键位——即便那个键已经不在过去的位置。
想要完全适应新的输入法,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且在适应过程中,打字速度缓慢、误触率极高,也是很多人所无法接受的。
抛开全键盘输入法和9键输入法孰优孰劣的问题,即使用户只是从某9键输入法,变更为另一种9键输入法,同样也会被肌肉记忆所阻碍。
虽然9键的位置布局基本相同,但数字键、标点符号键却又存在些许的差异。在实际使用中,就仍然会出现误点的问题。当你习惯性想要输入数字时,眼前却跳出符号键的界面,也是很煞风景的事情。
所以,有些人在更换手机时,新手机出厂自带的输入法,和过去惯用的存在些许差异,也会使得他们重新安装上过去的那种输入法,提高使用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电脑键盘“QWERTY”构造发明这么多年,虽然有很多想要颠覆它的新布局,却没有一个成功的原因。并不是“QWERTY”多么合理、多么完美。而是所有使用者都已养成了肌肉记忆,并且不想以浪费时间、降低效率为代价,去培养一组新的肌肉记忆。
用行为说服思想,肌肉记忆凭借能起到体验提升、增加替代成本的作用,让用户变得更为忠实。
2. 内部说服外部
肌肉记忆能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和时长。
肌肉记忆是具备连续性的,当你对某些动作产生肌肉记忆后,与之有紧密关联的一些动作,也更容易产生肌肉记忆。
之前我们也提到,肌肉记忆的存在价值,就是帮助大脑分担并简化任务。将一些需要大量重复,但又基本不存在突发变化的任务,进行标准量化,相当于在人的神经当中编写一个程序,在遇到相似的情况后,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快速响应。
而当潜意识发现,所编写的某一个程序,其实还可以额外增加一些相关步骤时,就会把它们也纳入到肌肉记忆当中,让它们也不经思考就能完成,从而进一步降低主观意识的工作量。
例如,我们吃饭时养成了使用筷子的肌肉记忆,但有的人,在持握筷子后,会不自觉的找一个平面,墩两下筷子,让两根筷子的头部保持平齐。即使有时候他们所持握的筷子已经保持平齐,但仍会下意识的做出这一动作。
这正是使用筷子夹菜所连带产生的一种肌肉记忆。在运动赛场上,一些细微的小动作也很常见:有的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前会在球台上颠球、有的篮球运动员会在起跳时下意识的抬高膝盖……有些动作甚至本身毫无意义,但因为频繁与有意义的动作一同出现,所以也被潜意识纳入了肌肉记忆的一部分。
当用户使用产品并产生肌肉记忆时,也有一个看似微小,但实则意义极为重大的“小动作”,会被连带记忆下来。这个“小动作”就是——开启产品。
很多人在解锁手机后,会下意识点开某些惯用的APP。不仅在漫无目的开启手机时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有的时候,在人们想要使用别的APP的时候,也会因为瞬间走神而点开某个惯用的APP。
当“点开APP”这一行为,也养成了肌肉记忆时,毫无疑问的,会大幅度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几率、使用时长。因为人们总会下意识的点入产品、下意识的使用功能,不需要经过思考也能办到。
尤其在现在时间碎片化越发严重的情况下,试想,我们每一次有空拿起手机放松一下时,是否都会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看什么、去点什么?事实就是:大多数人在这时都会遵从肌肉记忆,漫无目的点开熟悉的软件。
而这种肌肉记忆,非但不会引发用户的反感(因为这是用户自己做出的行为和选择,不是在任何诱导、欺骗下产生的误点),甚至还会受到喜欢和依赖。
很多人的手机界面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布局习惯。把某些固定的APP,放在某些固定的位置上。就算更换手机时,也依然会将新手机的布局修改为熟悉的位置。
这不仅仅是个人风格的一种象征,同时也是潜意识说服主观意识的成果。
而对于产品来说,能在用户手机界面中长期拥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并时不时触发用户无意识的点击行为,毫无疑问是极为有利的。
三、加速肌肉记忆
肌肉记忆是可以培养的,也有很多有效的方法,能加速肌肉记忆的养成。
当然,并不是每一款产品,都能够让用户养成肌肉记忆。毕竟如果没有“行为重复”作为基础,肌肉记忆根本无从谈起。
只不过,在同样的重复量基础上,有的设计更利于养成肌肉记忆,有的设计则较难养成肌肉记忆。
如果你希望让用户养成肌肉记忆,继而给产品创造更多价值,那么有些细节你理应重视。
1. 外部条件稳定
移动功能的位置,并不算一件稀罕的事情。
尤其一些快速迭代中的产品,会对功能位置、进入方式、使用方式进行高频调整。
其调整的理由也十分充分:一来,为了优化体验。再者,即使功能更换了位置,但也有明确的文字标识。而且在版本更迭之后,有的产品还会在用户首次开启新版时,进行特别提示。按理来说,用户找到功能的新位置不成问题。
没错,在这种情况下,想找到功能的新位置,对用户而言,确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是,对于肌肉记忆的养成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
肌肉记忆的养成,源于简单的大量重复,无论所重复的动作是否是最简化的动作、是否是最聪明的动作、是否是最有效的动作,都必须在重复中得到记忆。
而产品功能位置的调整,虽然出发点是优化,却也打断了用户重复的基础。如果调整幅度过大,甚至相当于重新开始一种新的肌肉记忆。这无疑是不利于肌肉记忆养成的。
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大版本迭代,过去的位置结构使用时间较长,有一部分用户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突然进行改变,将给这些用户带来极大的不适感。
因为肌肉记忆的遗忘速度也是非常缓慢的,甚至终身都未必能遗忘。专业运动员在养成某个不良动作习惯后,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就是因为已经养成的肌肉记忆根深蒂固。
因此,在肌肉记忆养成和应用的方方面面,外部条件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迭代过程中一些看似微小的更改,也可能造成很大的潜在损失。
2. 简单点,大一点
越简单的行为,越容易被肌肉记忆所铭记。
想让用户对产品中最常用的功能形成肌肉记忆,除了在位置上给予便利,让用户能简单、方便的找到它、使用它之外,按钮的大小,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比传统键盘机来说,想要让用户在智能手机上养成肌肉记忆,难度其实是更大的。因为虚拟键盘按键缺少了边界,无法利用触觉对位置进行精确判断,更比不了电脑键盘,还可以用F、J两个键位的凸起,让双手能快速落位。
在智能手机上,用户按键记忆的养成,离不开距离感和方位感,而相比触觉,它们的准确性都更低。
因此,有时候仅仅是把功能按钮变大一些,就足以大幅度降低用户养成肌肉记忆的难度。
相同的行为动作,产生相同的结果,用户将得到正向反馈,从而加深肌肉记忆。但当按钮过小时,时常有误触出现,这种反馈机制就难以频繁有效触发,就会增加用户肌肉记忆的难度。
(注:此处的正向反馈,不是指有益的最终结果所带来的反馈效应,而是符合当下某个行为预期的阶段性反馈)
3. 多通道记忆
虽然肌肉记忆本质是神经和小脑的记忆作用,但并非其他感官能力完全无法起到辅助效果。
事实上,很多领域都能采用多通道记忆的方式,来提高肌肉记忆效果。
最为常见的就是音乐领域,各种弹奏乐器的动作,天然与音符相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多通道记忆的协同运作。很多运动员在训练当中,也采用了音乐辅助记忆,以便获得更高效的训练效果。
不仅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都能够对肌肉记忆的形成起到有益作用。
就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的,在老式键盘机更换成智能机后,失去了触觉的影响,肌肉记忆的养成比以前困难多了。这恰恰印证了触觉对肌肉记忆的价值。
很多朋友都知道“上瘾模型”,要通过“多变的奖励”来刺激用户的多巴胺,培养用户习惯。
肌肉记忆与“上瘾模型”是不同的,在肌肉记忆养成的过程中,不需要依靠奖励刺激,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明确的反馈。
反馈指示越明确,神经就越容易得到一个“我做对了”的简单答案,然后加深此刻行为的印象。
在现有条件下,在用户做出你期待的行为后,添加一些稳定且独特的光影效果、增加一些独特的音效,都可以作为肌肉记忆的有效标记点,帮助肌肉记忆更好的养成。
四、写在最后
人类自称为智慧生物,但人类的行为,其实并非时时刻刻充满了智慧。
虽然我们有能力思考辨析很多事情,但日常时分,我们大多数行为都是不经主观意识思考的。潜意识会为我们直接决定、完成很多行为。
在接触产品时,用户之所以非常警觉,往往会用主观意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因为对产品不够熟悉,出于对未知事物的警惕;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产品中伴有利益诱惑或消费陷阱,用户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集中了更多的注意力。
然而,这种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并非一直有利。当增量变成存量,当用户熟悉后,绕过用户的思维防线,成为用户的习惯,成为用户的肌肉记忆,成为用户的一部分,对产品来说,才能带来更多、更持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