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 2020年05月22号 0

未来几年,科技行业的新机遇

看到大家对未来的无限期盼与畅想,我忍不住想稍微地刹一下车。
首先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我是积极拥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和机会的。作为一个曾经的科技狂热乐观派,身为一个高度近视的霍比特人,我甚至期盼过在我有生之年可以接入草雉素子那样的义体,哪怕是巴特那种电子义眼也行啊!

 
但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教会我一件事情,那就是:
脚踏实地
在谈行业新机会之前,我忍不住要多嘴说两句别的:
一、科技突破的前提是学习、教育、研发、继承和应用,这些都强烈依赖人,更准确地说,是前仆后继的、连续的、持续的一线从业者;
二、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不是纯粹的畅想,更不是科幻,研发不仅仅是资金和人员的投入,更是理论的研究、推进和突破,一旦涉及到具体的落地应用,就会涉及到商业、政策和社会人文等,这些事情都不会是短短几年就能铺向大众的。
好了,冷水泼完,开始聊主题吧。

未来几年内,有可能出现新机会的行业:
① 工业、制造业
② 智能家居
③ 车联网
④ 工业设计

以下一个一个来说,言必有偏颇,仅做参考就好。

一、工业和制造业
科技媒体的读者多是普罗大众,这两年言必称 5G 要全面普及到消费层,这无可厚非。但最先吃到 5G 红利的一定不是消费级的应用,而是工业级应用。

我的一个供应商从
16、17 年就开始逐步引进机械臂和联网数字化管理来做产线升级了,他们还只是个中等体量的模具厂。2016
年曾经接触过的一家大型注塑供应商,那会儿他们就已经在数字化管理了,各类物料的进出库、各楼层间的物料转移、各工位机台的运作状况,都在他们的系统里可以看到,工厂里非常干净,VGA小车
满地跑。对于那些有预见性又有资金的工厂而言,一定会看到在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物流转运等应用层面上 5G 可以提供的升级空间。

小型供应商难免在这波受到冲击,但这同时也是中小型供应商的机会。因为要在城市里大范围覆盖 5G 会遇到各种现实的困难,进度不会那么快,但在工厂里布局 5G 是相对简单非常多的。

相应的,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波帮助中小型工厂做智能化改造的机会,或是对设备本身进行升级,或是通过加装来辅助设备升级和联网化,或是通过加装来实现全厂空间的数字化管理的系统升级。具体落地要看工厂们的实际情况和服务商能提供的内容,但这个机会是摆在眼前,可以在近几年开始干了的。

然而工厂只是一个例子,物流、城市管理、交通等诸多非消费业务所用到的工业和制造业,都会在这波 5G 的推动中,首先得到发展机会。

二、智能家居
这一块确实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但要说成效,目前来看只有米家一系是相对丰富的。但说句雷总可能不爱听的,这块市场太大了,即便米家布局早,目前也相对完整,可因为整个市场还远远没有成长起来,所以其他科技公司还有大把的机会来瓜分这块蛋糕。当然,合作的机会也更多,比如
苹果的 HomeKit 合作里 就包含了 Aqara、IKEA、小米、kohler、Eton 等诸多领域各家厂商。

从近几年的语音交互、视觉识别、联网协议等技术的发展来看,多设备的联动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大规模爆发的开始阶段了。这种类型的联网协作,在近几年内最适合的领域就是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以及上一条里提到的工业领域。

但是可穿戴设备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智能家居而言,还比较多。这么说吧,现在智能家居里用到的门窗开关监测、屋内生物移动监测,这些设备我们家在我上初中的时候(1999-2002)就都装上了,只不过那时候监测到异常不是通过网络发消息到你手机上,而是发短信或打电话到我爸手机上。所以啊,智能家居的产业链其实已经发展了非常多年,相比智能穿戴来说,成熟得多。

或者从产品设计的逻辑上来讲,多设备要联动协作,一定是固定场景下的联动的优先级,大于移动场景下的优先级的。前者比后者可控得多。

当硬件的算力和软件的协作能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一定会有大量玩家入场。

三、车联网
车联网谈了很多年,一直处于吹牛但落不下地的状态,有一个很要命的制约,就是:

没有标准

这个标准,包括标准化的智能硬件和软件协议。

因为各家主机厂有各自的盘算,都想把车主框在自己那个还不存在的生态里,各家的技术又都不一样,结果就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乱得很。互联网公司也想上车,但也是各怀心思,各搞各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法好好上车。因为互联网公司强在软件研发能力,而应用或系统要上车所涉及到的各种杂七杂八的硬件和协议的适配,那对他们来说就是灾难。并非他们做不好,而是他们连怎么做都还没搞不明白。

这个领域,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自己搞定,只有联合。

这就是我认为这个行业在接下来的几年有机会的原因。

过去那些年,大家各自为营的时代已经把该跌的坑和该吃的亏都经历了一遍,再经历 18、19 年的大洗牌,很多过去风光一时的老牌公司都不行了。大家已经真切地意识到了,这个蛋糕谁都咬不动,只能合作。

主机厂的研发周期跟不上智能的迭代,那就让第三方公司来参与;这类公司搞定了系统搞不定内容怎么办,那就让互联网公司来提供地图、音乐和视频这些内容;互联网公司想把自己的应用和系统上车,没硬件啊,自己搞过一阵失败了几轮,那就干脆借成熟的方案先走着吧。

标准虽然还没有,但有了共识就好办了。我们在 17-18 年给某德国车企定制的联网方案,就是主机厂自己主动找过来的。

当然,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但距离下个阶段,还挺远。

四、工业设计
虽然很感激手机行业近些年浮夸的宣传让工业设计这个职业被更多人知晓,但是,大家不要看见工业设计就只想到手机或其他类似的电子消费品。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这十年,很多年轻的从业者会因为长期和一类产品打交道,而渐渐丧失了热情,或者由于工作模式等原因心生倦怠而离开。虽然我认同各人有各自的选择,但我着实为我所认识的一些本可以很优秀但已经离开的设计师感到惋惜。

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三个领域,但凡是想在下个时代切蛋糕的,都不会不知道工业设计对其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我之前在另外两篇随笔[ 1 ] [ 2 ] 里提到过的一个观点,未来是产品分化的时代,或者说是多设备协作的时代。过去已经存在今天仍然在用的产品,和今天热门的产品,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都会经历多轮的迭代、更新,甚至分化和重组。

新的产品形态、新的用户需求和新的交互逻辑,会在 实物+网络+服务+虚拟+商业 所围合的新的场景中被催生出来。

这些,全都是机会。

那些不理解工业设计的公司和老板们,在未来几年,会从如今的位置下滑至少一个梯队。

同时,这也对设计师和设计教育有更高的要求。

相比其他人所说的,我的观点相对比较保守和悲观,但这是基于最开始我所说的那两点。科技的发展在人的身上,制约也在人的身上,有些事情快不了,就得一步一步来。我反而希望向大家强调另一点,就是在科技的应用和产品的开发上,尽可能做到:

物尽其用
现在常有人开玩笑说地球科技已经被三体人锁死了,但我想说,即便是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我们能做得更好的事情也还有很多。

这些,也都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