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同样是写文案,为什么别人的文案都能直击人心,引发大众的集体追捧,而你的文案只能在小范围里形成自嗨,传播率太低。
有人说文案都是心理学大师,因为只有读懂人心,才能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尤其是一个现象级营销事件,不仅离不开文案人在背后的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更重要的是:文案人熟知心理学,摸透了大众心理学与读者的情绪变动,在走肾的同时还和读者走心。
一、诱惑用户的“本我”
“本我”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
一个好的文案,不是生硬地讲道理讲逻辑,而是思考如何调动消费者的情绪,用一种形象的方式“诱惑”消费者消费。
比如:前不久爆热的苹果HomePod广告,利用极具感染力的舞蹈和视听语言,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激发消费者“本我”的欲求感,刺激消费。
https://v.qq.com/x/page/j0600cjxtp0.html
比如:CK香水的广告,永远都是这么直接,那么形象,简单又撩人。
而“本我”不光会被动人的形象吸引,还会被体验式的营销所吸引。
比如:运动品牌lululemon,就经常邀请顾客参加免费的瑜伽课程,让顾客真实地感受到,这个运动品牌的产品在运动过程中,有怎样的舒适程度,与其他运动品牌的服装相比又怎样。
https://v.qq.com/x/page/i0568b4hfoi.html
文案也要制造冲突,形成对比,这样能更多地刺激用户的潜在情绪。
比如: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广告《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讲的就是一个留学美国的青年给父母打电话询问番茄炒蛋的做法,但镜头一转,没想到北京时间是凌晨4点,而父母仍然起床在厨房忙活并且拍摄视频。
这种强烈的画面对比,留学的孩子对父母生活的忽视,而父母对孩子的包容与爱,让很多看过广告的人都不禁潸然泪下。
二、激发用户的“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还有一些产品的广告,适合比较理性的,按照现实逻辑与原则来影响用户的。
比如:健身应用Keep的广告就利用了这个法则,一句“自律给我自由”,以优秀的概括能力,讲述了一个超脱运动之上的人生哲理。
这样的广告,用理性来展现产品与生活的相通点,比较容易激发用户的“自我”,告诉他们,只要通过努力,再依靠我们的产品,有一天也会成为海报里一样拉风的人。
满足用户的“超我”
“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
所以“超我”按照至善的原则行事,代表了一种社会取向与自我理想,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自我实现需求”。一些珠宝、房产、手表、汽车和公益活动,则是靠营造这种专属感满足用户的“自我实现需求”。
即便城市再繁华,如果没有取舍
即便公园再靠近,如果没有驻足
即便地铁再快捷,如果没有方向
物质之后非物质
最温馨的灯光 一定在你回家的路上
比如:万科别墅的系列广告,不谈“奢华”、“豪宅”,只用质朴的画风,闲云野鹤的生活与难以割舍的情怀来打动用户,让人感受到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的背后,还有一缕宁静致远的清风。不经意间,就满足了用户对“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
世界上所有的好文案都是相似的,文案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心理学大师,而是利用心理学里最简单的“本我”、“自我”、“超我”,直击消费者的痛点,引起共鸣,最终达到让消费者去做文案想让他们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