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产品 · 2018年04月8号 0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前段时间,好友在朋友圈分享出一张读书小卡片,发现她竟然读了297小时,读完45本书。对那位朋友瞬间刮目相看。按照每天读书一小时计算,她已经坚持了297天——真是有些令人震撼的数字。

我平时都是用kindle读书,断断续续,从未统计过自己的读书量,统计了没有对比似乎也毫无意义。而且手机的魔力如此巨大,常常难以沉下心来读书, kindle时不时会被打入冷宫。

看到好友的分享,当即下载了她使用的读书软件——微信读书。

没想到在这个软件里居然可以看到所有微信好友的读书情况。出于好奇,也开始使用这个软件读书。到今天,已经读了五十多个小时,玩手机闲逛的时间明显减少了,对这个软件颇有些相见恨晚,已经安利给了十多个好友。

为什么微信读书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让许多从不用手机看书的人也有了阅读兴趣呢?本文将从产品定位、产品结构功能、产品增长数据、用户评价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定位分析

应用描述:

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在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

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EPUB的精致书籍排版,你还可以随心个性化你的专属阅读风格。

和好友发现优质好书:帮你发现下一本适合你的好书。书海茫茫,不妨让微信好友来帮你完成筛选,快速找到优质好书。

和好友讨论交流碰撞:在阅读中与好友的想法邂逅,跟好友交流你的阅读感想,碰撞出更多火花。这一次,让阅读不再孤单。

和好友比拼阅读时长:严肃的阅读游戏,让你轻松了解自己的阅读时长,在阅读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与好友比拼的成就感。

1.产品定位:社交+阅读

从应用描述中可以看到,微信读书定位是:社交+阅读。在这里,可以和好友发现优质好书、讨论交流碰撞、比拼阅读时长。

而且与其他同类读书软件不同的是:微信读书是先依托微信关系链的社交关系,再延伸至阅读。而不是像豆瓣之类的读书软件先有内容,再因为共同兴趣而产生社交。

目前,用户只能通过微信登录一个途径登录,进入APP首页可立即了解到微信好友读书情况。

2.Slogan: 让阅读不再孤单

3.目标用户

根据易观万像的数据,微信读书用户中性别差异不大,超一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了73%。

他们大多是24岁到40岁的学生、职场人士,具备中高消费能力。因工作或者学习需要,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需求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与豆瓣等专门因读书而聚集的社区不同,这批从微信导入的用户并非深度阅读爱好者。读书对他们而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当然也不是纯粹作为娱乐消磨时间,他们也会注重书籍的质量。这也就决定了微信读书里会以通识性出版图书为主,较少网络文学。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4.使用场景

根据易观万像不同时段用户活跃数可知,晚上9点到12点是用户使用的高峰期。说明有不少用户把以前睡前刷微博、刷朋友圈、玩游戏的时间分配一些给了微信读书。在中午11:00过后就餐期间、14:00午睡过后也有一定程度的用户增加。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二、产品结构功能分析

1.产品功能结构图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根据微信读书的功能图可以发现,微信读书版面非常干净简洁,一级页面主要分为四大块:发现、想法、书架、我。

1).发现:打开APP首页即是发现页面

发现页面包括个人阅读的周总结报告、免费领书、赠书、本周推荐、好友在读书籍、书城等。发现页面是以卡片形式呈现,左右滑动可获取新内容。发现页面的主要内容是“好友在读书籍”这一部分,每张卡片只呈现一本书,滑动可以看到不同好友在阅读的书籍。

首页设置与许多同类的移动阅读设备不一样。

一般的读书类APP都会把书城放在最初级、最显眼的位置,用户的使用路径大多是“首页书城——搜书——找到书——看详情、评价——购买——阅读”。而微信读书把书城隐藏到首页右上角比较深的位置。打开APP,最先看到的是一张张“好友在读”的卡片。

所以其主要使用路径是“好友在看什么书——了解此书的详情——购买——阅读”。由此可见,微信读书更加注重口碑推荐,更注重社交关系对阅读的影响。产品结构图中红色部分都可分享到想法或者朋友圈,蓝色部分都可以看到微信好友读书情况。可见,与好友的关系建立基本覆盖了APP的各个角落。

2).书架:紧挨着“发现”的是书架,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阅读

书架上的书默认是公开的,也可以设置为“隐私阅读”,设置之后,不再显示在书架上。书架中可以直接选书进行阅读,除了基本的阅读设置,还支持查看同时看这本书的用户,以及热门讨论,还可随时写想法分享。书架上有一个“+”号可直接跳转到书城选书,同样,书城的这个入口也是很不明显。

3).想法:类似于朋友圈

可以看到热门文化类公众号的推荐,可以转发、点赞、评论好友的想法,也可以自己发表想法。转发只限于微信读书,无法转发到朋友圈,这一规定在之后的版本迭代会详细分析。

目前,在不关注其他书友的情况下,自己主页想法中的内容并不丰富,可见使用微信读书的好友还不够多,也还不够活跃。

4).我:在个人页面,有一个微信读书独有的功能——基于阅读时长的好友排行榜

可以实时了解到每个微信好友的读书时长,还可点开了解好友读书的具体情况。阅读时长除了用来排名,还可兑换书币,购买书籍。现在的机制是阅读30分钟换取一个书币。

2.结合用户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后的心理进行具体功能分析

1).使用前:什么触发我使用微信读书?

读书一直都被认为是提升自我、丰富生活、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读书,许多人都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尤其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手机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沉得下心来读书。读书本是件孤独的事情,缺乏相应的监督,更容易懈怠下来。

微信读书很好地解决了用户读书动力不足的问题。引入社交,从此读书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事情。好友都在读书,自己也不能落后。我开始使用这个软件,也是因为当时看到好友分享的阅读时长的小卡片。

相比kindle、纸质书等方式,微信读书把阅读时长可视化,是一种很好的反馈机制,能让用户很有成就感。

2).使用中:阅读体验如何?读书氛围好不好?

当用户开始使用微信读书,关注的则是阅读体验。新用户一注册即可免费领取三本书,还有免费领取、分享赠一得一的活动,不用掏钱即解决了无书可看的问题。对于“该看什么书”这一问题上,首页的“好友在看”极具参考价值。相比冷冰冰的评分数字,好友的口碑推荐、读书时写下的想法,更具有说服性,自己也可随时写想法进行分享,参与讨论。

正如其slogan所言: 让阅读不再孤单。人都有攀比、炫耀的心理,与微信运动一样,微信好友的阅读时长排名很能够激发阅读兴趣。

微信读书整体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广告,很少干扰,这对于留住用户是极其重要的。其便利性也大大超过了kindle和纸质书,在任何地方,只要拿出手机即可阅读。在手头忙于其他事或者眼睛疲劳时,还可以切换到听书模式,非常方便。

3).使用后:什么吸引我再次回来阅读?

作为工具型软件,经常会面临用户粘度较低的问题。怎么激发用户再次回来呢?微信读书做得很出色的一点就是书币机制。只要阅读30分钟就可兑换1个书币。“阅读——换币——买书”,形成了很好的正向循环。

同时,排行榜的排名也是另一紧紧抓住用户的方法。阅读时长的统计使得用户不会轻易更换读书软件,不然就容易落后。有一个用户评论很好表达了这种心理:我不能接受比我还没文化的读书比我多,我不能接受比我有文化的人还是读书比我多。所以我每读一段时间书就要去看看我在微信好友中的读书排名。

此外,每周更新的赠一得一和免费领取也能很好地留存用户。大家总不愿意错过免费的东西,这些书看不看都不重要,领了再说。每周微信读书还会生成个人一周的阅读报告,内容包括该用户榜单、阅读时长,并对榜首给予勋章奖励,也使用户极具荣誉感。

三、产品增长数据

1.近一年排名趋势

从七麦数据的排名趋势来看,近半年,微信读书在图书免费榜基本都是前六,在图书畅销榜也在前十。相比2017年,排名上升且趋于稳定。

但是易观万象的数据显示,其活跃用户只有437.03万,相比整个综合阅读市场20,576.48万的用户量,微信读书只占据了其中极小部分。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2.版本迭代记录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通过微信读书的版本迭代记录可以发现以下两点:

1).微信读书从一开始就明确是社交+读书的产品,非常注重分享功能,希望通过熟人口碑推荐吸引更多的用户过来。

迭代记录标红色部分都涉及了分享、好友关系维护,可见微信读书在抓住一切机会,提升社区的活跃度。每周的 “分享免费领”和“赠一得一”也要求分享给好友自己才可以领取。这种利人利己的推广方式不太会引起朋友圈好友的反感。但如何把握好度,平衡好阅读与社交的关系仍是微信读书一直在摸索的。

比如,在1.3版本“可以查看与好友共同阅读的书籍”,但是在紧接着的一个版本又改为“可以看到好友共同阅读的书籍”。这里有很轻微的区别。如果可以随时查到与好友共同阅读的书籍,会觉得个人所有信息都暴露无遗。而更改之后,变成仅仅是可以看到某本书有几个好友在读,则把重点转移到书上,既能为用户提供参考价值,又不会太过关注某个用户。

再比如,1.4版本中“写想法支持@和话题”的功能之后也撤掉了。@好友是微博中经常用到的,但在读书社区,环境相对安静,大家获取新鲜事的需求较低。在这里,用户应该有更多的主动性,让自己不被打扰。在某个版本也试过把想法转发到朋友圈,经过调整,最后还是把想法类发表观点的内容就局限在微信读书内,不支持外链分享,这也是考虑到用户隐私。在读书APP这个社区里很多用户愿意表达,但并不希望把自己这种形象展示到微信朋友圈。

2).从书籍的内容、听书、讲书等功能的不断完善来看,微信读书倾向于轻阅读形式,还在不断培养用户的读书习惯。

这与用户群体有很大关系,用户基本都是从微信关系链中转移过来的,本身不是重度阅读爱好者。因而,在如何吸引用户使用,如何提高APP的易用性这方面微信读书作了很多努力。在5.2版本,就开始支持语音朗读书籍,用户不仅可以阅读,也可以采用更轻松的听书方式获取知识了。很快在1.5.7版本,新增微信读书语音电台,鼓励更多用户语音输出。在2.0版本时候,听深度解读功能上线,用30分钟就可以了解一本书,阅读变得更简单。

而且,基于用户使用公众号阅读的习惯,在2.2.0版本,新增公众号文章的推荐,尽可能通过用户原本的阅读方式来带动微信读书的活跃度。在2.3.2版本,还增加了公众号文章合集。用户可以把微信中的有收藏价值的公众号文章放到微信读书,进行收藏、整理。这也增大了微信读书的使用频率。

四、用户评价

根据APPAnnie的数据,当前版本和所有版本评分都是4.5。根据用户评价,整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1.干净简洁页面备受喜欢,阅读设置功能有待改善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用户对于首页没有广告、没有弹窗推送都极大好评,习惯了微信的用户也很喜欢微信读书简约、干净的页面,这营造了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但是相比其他电子阅读器,微信读书对于阅读页面光度调节、行距设置、字体选择等功能不够完善,许多用户呼吁急需改进。

2.与好友互动、交流,可以帮助养成读书习惯,丰富自我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很多用户表示,通过好友推荐,喜欢上了这一款读书软件。不爱读书的用户也重新拾起了阅读爱好,消磨业余时间,大大减少了玩游戏、看剧等时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3.书币、赠一得一等方式新颖具有吸引力、能激发阅读兴趣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很多用户评价中都提到微信读书的书币、免费领取等规定非常好,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时长循环买书,基本不用花钱。所以很多用户对于之前更改书币政策大为不满,在用户的呼声之下微信读书又改回了书币政策。

4.听书功能很好,但是朗读质量不高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手机看书始终是对眼睛的负担较大,所以很多时候用户会选择听书,尤其是手头在忙着其他事情的时候。听书已成高频需求。但是朗读声音非常生硬,没有感情,这一点急需改进。

5.资源不够丰富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有不少用户表示这个软件唯一的缺点就是书的资源不够多,很多想看的书找不到。这也是微信读书要努力的方向,书的种类足够多,才能避免用户在不同的平台切换,增强用户的粘度。

6.对涉及隐私类的问题较为反感

微信读书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也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在最新的版本更新后,自动帮助用户关注微信好友,这一点被认为是流氓行为,强制关注广受诟病。而且很多用户希望自己的想法、评论、阅读时长等也可以设置隐藏。可见,虽然读书是非常正能量的事情,仍有不少用户非常谨慎,不喜欢卷入过多的社交。

五、总结和建议

其实开始使用微信读书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但现在它已经成为手机上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因为之前没有使用过其他的电子阅读器,故文中也没有与其他竞品的详细对比。以前之所以不选择手机阅读,主要是觉得伤眼睛,所以选择kindle或者纸质书。虽然手机阅读伤眼睛是事实,但是每天在手机上花的时间也并不少,常常都是随便刷刷朋友圈就过了一晚上。

而有这样一个软件可以消除阅读的孤独感,而且让阅读时间可视化,能和熟悉的好友竞赛,真的非常有吸引力。人的本性都是爱攀比,爱炫耀,渴望获得认可的,不得不说,微信读书是个很好的软件,很多不爱阅读的人也开始阅读了。

当然,微信读书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结合用户的反馈,我觉得微信读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

1.保护用户隐私,给用户自由选择的空间

把读书社交化是个很大胆的行为,这固然有许多正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个人隐私更该受到重视。类似于主动关注好友且不通知的行为,只会引发用户极大的反感,微信团队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妥的。

在书架上可以对书籍设置私密阅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用户的社交压力。但是细节方面还得更加关注,比如在书城里只有“加入书架”按钮,无法直接进行私密设置。如若忘记回书架设置,这本书的内容立刻就公开了。同样,设置了私密阅读的书籍,在对其进行点评、写想法时,内容仍然会公开,这就有些自相矛盾了。

再比如,一个个屏蔽好友动态太麻烦,是否可以批量设置呢?阅读时长排行也是有些强迫意味,如果用户可以自己设置要不要显示阅读时长,会更友好些。不然,微信读书就变成了监视软件了,可以知道好友每天在手机上花了多少时间,甚至可以知道具体时间段,这都增加了用户的心理负担。

2.增多书籍种类、在阅读体验下多作改善

因为用户群体的定位,书城里的书肯定不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对于经典类的、排行榜靠前热度较高的很多书也没有,这很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而且很多免费的书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网络文学,与定位初衷有些许背离。

在阅读体验方面,微信读书更要加大投入。比如,上文提到的,最基本的行间距的设置、字体的切换、调节亮度等功能还不够完善;许多书的错别字很多,微信团队要严格审查书籍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提供纠错反馈的功能;在易用性方面,听书的按钮非常不显眼,很多用户都没有发现;听书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功能,可是朗读质量太差却导致很多用户弃用;未来在用户量更大时,也许还要考虑在电脑端的使用。

作为一个工具性的软件,只有想方设法提升用户体验感,才有可能真正赢得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