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收藏 · 2009年03月30号 0

从消费者角度“逆向解读”地板建材终端营销秘笈

前言:

  自从做了商业财经主持人以来,整体上看,我近两年刻意淡化了培训业务。然而,套用一句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关于终端培训,我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有我的传说……”这句话是源自我今年8月2日在南京机场广场看到的大型户外广告,印象中好像是一个地产广告。却很形象地描述了我对“终端培训”这个专业细分领域的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在终端培训领域,我感谢还有这么同行朋友能经常提及我和引用我前期的终端作品。不过这句话据说是源自陈凯歌之口。看来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

  最近我讲建材终端的培训课程比较多。像广东中山大自然地板、上海北美枫情地板全国巡讲、佛山新中源陶瓷、佛山欧神诺陶瓷、江苏科利达地板、四川升达地板等,其中大自然是实木地板的典型代表,北美枫情是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典型代表,而升达则是强化地板的典型代表,并且也是中国第一个率先提出“强化木地板”概念的企业。

  可以说我把地板行业的几个典型企业都培训了,慢慢地积累了许多地板建材行业的实用培训心得,也凝结出了许多独具个性特征的终端怪论。并且在每次讲课时都能引用近200张真实的市场走访照片做案例分析。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每每讲课结束,都能迎来许多学员的围拢签名,这也算是大家对我的肯定,我最近几年的努力积累总算没有白费。就拿8月16-17日刚刚结束的在升达地板成都青白江总部对全国优秀经销商和导购员精英的培训来说,升达副总裁张昌林先生和营销From EMKT.com.cn老总庞德强先生带头两天全程听课,两天培训结束后还当场预约了下次继续讲课的时间。  

  千万不能“想当然”:

  对许多从事终端工作的同行来说,每天最担心的恐怕是终端的瞬息万变,而自身的更新速度还赶不上市场的更新的速度。形象一点来说,往往是还没弄清“谁革命?革谁的命?”就盲目随大流去革命了。而事实上,我们在从事日常终端工作的时候,要谨记:终端活化不能就活化而活化,要有整体搭配!而终端促销不能就促销而促销,要关注产品去向!我们要经常思考的是,您的产品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性?从公司的“王牌技术”里面,究竟能挑出哪些最为差异化和最容易区分辨认的特性?他们各自的特点顾客如何分清?你自己都记住了哪些特性?等等。试想如果连我们自身都没有一个相对明朗的头绪,还怎么去引导顾客呢?

  通过这样的深度思考和分析,最后你会发现,解铃还须系铃人,产品卖点提炼太多了却未必是好事,往往是卖点越多越记不住(不光自己记不住,顾客更是难以理清头绪)。品种再多,没有梯队感也仍然模糊!因此,“产品的梯队感”VS“顾客的层级感”,才是终端零售的消费根源。这里的“产品梯队感”就是要我们能对自己的产品拉开档次和价位差异,而“顾客层级感”则是要我们能快速理清顾客的消费差异和真正需求方向。所以我们要回归本源,在最核心的问题上找到最为强势的差异化方向,然后进行突围。

  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在用“内行的眼光”来看待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需求,总会站在内行的角度上认为“我这样想”所以“顾客应该也会这样想”。其结果就是,有许多终端从业者都不自觉地会犯“想当然”的主观错误,想当然地认为有钱人(或貌似有钱人)就应该会买更贵的产品,而衣着简陋或形容憔悴的人就应该没有太大消费实力;想当然地认为买高端产品的人就应该会更关注核心价值,而买中低端产品的人就应该更重视实惠。大家可以自我反思一下,有许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培训我们的导购员的,其实这些想当然的结果往往是错觉。

  我在此仅举一例,据我长期走访建材市场观察,发现有许多顾客在大型建材卖场随机游荡采购地板的时候,最关注的第一要素是地板的花色和纹理(也就是第一视觉印象),只有花色和纹理他看着顺眼甚至是非常喜欢,眼前一亮,才会有可能留下来耐心听导购员介绍产品的性能、质地以及其他高深难懂的术语和参数,最后往往会在价格的“层级对应”上选择合适的交汇点而成交。而我们许多终端导购员却往往大老远就开始招呼顾客说这里有特价,或者说自己的产品木材质量有多么好,或者说自己的产品甲醛含量有多么低。其实这些都很难形成消费者的直观印象,也就很难对消费者的决策起到太大的促成作用。

  因此,请广大的终端同行朋友一定要谨记:你最为自豪的卖点,并不见得是顾客最为关注的卖点。终端市场不能想当然。闷在办公室里绝对做不好终端!而真正的终端智慧永远产生于终端实地的实践、观察和总结之中。  

  三度换位解读建材终端营销:

  有鉴于上述的终端错位认识,我们首先要从自身的市场认知习惯的根本上给予逆向改善,从而就引出了我最近讲课时经常讲到的三度换位思想:

  1、我们要用外行的眼光来看本行业;

  2、我们要用竞争对手的角度来看本品牌;

  3、我们要用顾客的立场来看本次消费行为。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的理解,我在此再举一例。比如同样作为家装地面用材,地板和瓷砖的铺装顺序就大相径庭。地板通常是家庭装修的中后期约90%时才开始铺装,而瓷砖则需要在装修刚开始10%左右就开始铺装了。这就要求我们的销售人员事先就必须充分了解家装顺序,要充分站在顾客的角度进行设身处地的推想,根据顾客的装修进度而灵活实施导购。如:

  对装修还没开始就着急来走市场的人怎样接待?

  对装修还没开始但顺路来随便看看的人怎样接待?

  对装修刚开始听从家装公司设计师指挥来分批次采购建材的人怎样接待?

  对装修进行了大半快要收尾的人怎样接待?等等。

  其实这些都有着非常微妙的接待差别,就看我们的终端导购人员如何去“刺探”了。  

  地板建材行业的分类对比研究:

  经过我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就拿地板行业来讲(建材类其他产品大致相当),通常要首先进行如下的分类对比研究:

  地板建材行业项目划分 分类对比分析 相应对策与说明
  行业特征 “冷关注”行业的典型市场表现 没有需求时平时没有直观感觉,也不怎么关注;而一旦有了需求则往往爆发式关注。消费者普遍在起初对价格比较模糊。而后来又通过谨慎比较而变得清晰,但由于一次性投入的机会风险,最终往往会在价格上超支。
  地板产品自身的分类 强化、多层实木复合、实木、三层实木复合、其他 依次按档次高低划分,首先能对顾客有个大类筛选。
  建材渠道类型的差异 建材超市、建材综合楼、建材批发市场、建材一条街、建材个体店 从集约到分散,从整合到粗放,多重业态共存,短期和平共处,长期必将整合。
  区域市场自身的分类 城市差异、气候差异、区域消费习惯差异、房屋新旧差异、卖场类型差异、店面差异等 不同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决策侧重点
  消费者对地板的认识 真懂、略懂、装懂、不懂 懂与不懂之间,导购技巧要做相应的分化处理
  消费者自身的个性差异 性别、年龄、婚否、职业、文化层次、性格、审美观、是否有老人孩子等 不同个性彰显不同需求和不同的决策力。
  不同地板用途对消费者的映射 商用、家用、户型大小、装修风格、品味要求等 采购用途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预算和档次需求。
  不同用户类型的选购差异 新婚新房、全家乔迁新房、房改回迁户、自家旧房翻新、新购二手房、房地产商批量精装修等 用户类型很大程度上会折射经济实力和支出大气程度。
  其他相关建材产品购买取向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对其他相关建材产品的购买取向能折射其购买品位和方向。 要多问问顾客除了买地板,还买了什么牌子的卫浴,什么牌子的瓷砖、什么牌子的橱柜和厨具等

  

  地板建材产品的营销属性

  通常,一个行业多数产品的“营销属性”是指长期以来广大消费人群对该行业产品的消费习惯归类,而行业的专业研究人士和高级从业者往往会由此逆向倒推并还原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上来。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而又深度的消费者心理研究。

  下面,我们不妨先简单对比一下以下几个行业的营销属性,看看由此能否“推理”出建材行业的营销属性。

  家电——功能型、耐用消费品

  食品饮料——功能型、快速消费品

  服装——时尚型、情感型消费品

  珠宝——奢侈型、情感型消费品

  汽车——半功能型、情感型、耐用消费品

  手机——半功能型、时尚型、情感型消费品

  那么,建材——是什么?

  张会亭解读观点:建材——功能型、一次投入型、半情感型、耐用消费品!

  现在又接着追问:地板呢?

  张会亭解读观点:

  地板——是一次性投入,长期不更换(通常至少十年)的“超耐用消费品”;是四分质量、六分安装的半成品;铺装后无法区分品牌,无法彰显品牌价值;花色和纹理通常是每位观众的第一直观感受和选择诱因;铺装效果无法直接体现产品价格高低。

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

  张会亭观点:要想卖好建材,必须先了解装修;而要想了解装修,必须先搞透消费者的矛盾抉择。

  目前,对于中国的广大普通家庭而言,买房恐怕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单笔支出,而住房装修(包括购买家具)则是仅次于购房的第二大家庭支出。因此,消费者在装修时的真实感受往往是“爱恨交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矛盾心理:

  1. 既想求得满意的装修效果,又想节省装修开支;

  2. 既想自己独立决策,却又往往不得不受制于装修公司;

  3. 既想自己采购所有原材料,又怕装修公司偷工减料;

  4. 既想让装修公司帮助采购,又怕他们挥霍成本;

  5. 既想对装修公司独立承包,又怕他们偷奸耍滑;

  6. 既想自己监工验收,又怕遭到装修公司糊弄。

  面对如此左右为难的装修抉择,该怎么办?

  别急,还是我们中国人有大智慧。于是,长期浸淫于儒家文化的中国人便想出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中庸之道——今天的家庭装修现状往往是:顾客自购主材,装修公司实行辅材附带式服务。主材通常指橱柜、地板、瓷砖、卫浴等大件的或价值高、能够直接体现装修效果的主要材料,甚至还包括五金、门锁、玻璃等部分个性化辅材。而辅料通常是指水泥、沙子、砂纸、滚筒、腻子、木器漆、墙漆等通用型辅材。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主材在购买时已经包含了安装人工,比如橱柜的定制与安装、淋浴房的定制与安装、木地板铺装、铝扣板吊顶等,而其它的装修人工如装马桶、装五金、安玻璃、铺瓷砖、刷墙漆等,这些通常都是家装公司做的。

  于是我们便经常能看到诸如北京龙发、东易日盛等专业装修装饰公司和百安居等建材超市都推出了“28800,精装搬回家”的一站式服务。客观来说,这些都是折衷之后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两全兼顾式服务模式。  

  从硬到软的微妙转变: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这种中庸式装修心理,并能更加人性化地为客户服务,许多有远见的建材卖场开始从经营战略角度出发,逐渐调整店内商品出样结构,使整个店面营造出一种“轻装修,重装饰”的“从硬到软”的效果。甚至在店面名称和店面广告传播等细节上都下足了非常微妙的功夫。

  例如过去的“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已经改成了“东方家园建材家居超市”。从表面上看只多了两个字,但其微妙的意义却大有不同。而居然之家则更为有趣,干脆在广告上进行直接调整:还是同一个陈宝国,过去是“当皇上我坐金銮宝殿,装房子,我只来居然之家”;而现在已经变成了“当皇上我坐金銮宝殿,装房子买家具,我只来居然之家”。多了一个“买家具”,很普通的三个字,其背后整个店面的经营战略却发生了惊人的转变。  

  不得不重视的网络团购:

  此外,我们不得不特别关注的是,在今天的建材消费中,建材行业的网络团购早已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气候”。甚至已经成为建材行业营销的独特商业经营模式。它正以超出其他任何行业的空前气势影响着更多的建材消费人群。

  那么,建材行业的网络团购为什么会能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占有建材营销的一席之地呢?在其他行业为什么就没有形成如此空前团结的“气候”呢?

  张会亭分析认为关键就在三点:

  1.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国家商品房制度改革与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的高度同步性,都是1995年。在1995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商品房,也没有真正意义的互联网。这时候房子没有热炒,网络也没有几个人能接触到。1995年以后,房子开始热炒,互联网人群也开始增多,并且能买的起房的人又往往是会用并且是首先会用互联网的高知识阶层,这在消费人群上又是一个惊人的巧合。为后来的网络交流打下了良好的沟通基础。12年后的今天,伴随着买房人和上网人的增多,你根本不由得他们不去进行网上交流。

  2. 中国人买房着实不易。我曾在今年五一节期间发表的《你值得深思的12句感言》一文中说过,人们往往是越缺什么就越关注什么,比如瘸子更关注别人的走姿,不育者更关注别人孩子的笑声。同样道理,中国能买的起房的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人买房都是罄尽了全家几代人的积蓄,所以当然要更珍惜,当然要更呵护,当然就更愿意跟同样身份、处境和遭遇的人一起沟通心得,交流取经。核心一句话,好不容易凑这么一笔巨款买的房,并且还要考虑一次性投入的机会风险,所以装修时可千万不能给亏了。

  3. 通常来说,一个家庭买了房,如果没有过往的装修经历,那么基本上相当于全家人都是外行,甚至亲戚朋友中凡是没有装过房子的也都爱莫能助。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通常一个小区交楼之后业主往往集中在两三个月内突击装修,这时候,自己所在的小区,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大家都在装修,都有着共同的需求和困惑,于是大家需要交流,渴望交流,但却苦于相互都不认识,当场过去参观、请教吧又怕面子上过不去,或者对方未必愿意传授真经。这时候互联网就非常及时地派上了用场,当仁不让地成了广大互不相识而又有相同问题的业主的“隐形交流平台”。大家可以无需见面却以虚拟集群的方式一起交流经验心得,可以征询建议,可以一起集体侃价(就是常说的“网上集采”),可以相互提醒教训,等等等等。总之一句话:亲戚朋友爱莫能助,而一群陌生的同路人却可以相互帮忙——这就是张会亭讲课时经常说的建材行业“社区虚拟采购群的二次解构”。同时也是建材行业得以开展“小区推广”的理论根源。  

  多快好省卖建材:

  上面已经分析了很多,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实战性的建材终端营销呢?通过长期的终端监测和实践,在我本人看来,终端销售决不仅仅是考试和炫耀自己对产品卖点的熟练程度。应“一棍子把顾客敲晕”(趁顾客决策成熟之际趁热打铁),赶紧成交,不留后路。要“多、快、好、省”地卖好我们的产品——

  “多”就是以多卖货为第一要务,不能多卖货就很难成为优秀导购员;

  “快”就是单笔生意成交一定要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销售效率;

  “好”就是给顾客留下的印象要好,生意不成人情在,这次不买下次买;

  “省”就是导购员自己要省时省力,要能紧能松,能说能停,给顾客留下一定的独立挑选和决策空间,也给自己节省一定的体力和口水。

  此外,张会亭还曾创造性地提出过“向婚纱影楼学习卖地板!”、“用卖钻戒的方法来卖地板!”这些思想心得都在我的其他建材类作品里曾经有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今天在此简略。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说明的是,在今天的建材终端营销中,无论是专卖店还是超市,所销售的品牌都实在是太多太滥,还没有形成像家电行业一样真正意义的“寡头领导品牌群”。许多建材品牌的跟风、仿制、傍大款现象相当普遍,让消费者不易决策。据我在中国强化木地板之乡——江苏常州横林镇的亲眼观察,自从圣象出名之后,横林镇马上就有了森象、神象、欧象等等。此时此刻,不知圣象见此情景会有如何感想?  

  颇具紧迫感的结束语:

  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N多年。圣象终究会成为“老象”;欧典也终究会成为“典故”; 大自然也有可能不再那么“自然”;莱茵阳光也终究会慢慢地不再“阳光”……我们必将看到更多的地板建材品牌此起彼伏。再有不到一年的时间,2008北京奥运就要上演了。至于我们的地板和整个建材行业将如何乘风破浪,张会亭将报以无尽的关注和祝福……

  (本文为著名建材终端培训专家张会亭先生四小时一气呵成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和引用,更严厉打击其他培训讲师剽窃张会亭作品内容用来商业授课,违者必究)  

  张会亭,善于观察和反思的终端营销专家。中国第一商业财经主持人,CCTV-2入围主持人。著名建材终端培训讲师。亲身走访全国各地典型建材市场,深度研究建材行业的多种业态共存现状,积累建材终端真实素材照片上千张。典型成功培训案例:大自然地板全国店长、北美枫情地板全国终端巡讲、科利达地板全国经销商、欧神诺陶瓷全国店长、新中源陶瓷全国店长、升达地板全国经销商和导购精英等。其中升达地板两天授课结束后当场预约了下次继续的档期。张会亭首倡的“向婚纱影楼学习卖建材”、“用卖钻石的思想卖建材”、“多快好省卖建材”、“建材行业的多业态共存特性”、“社区虚拟采购群的二次解构”、“建材行业小区推广的深度挖掘”等“冷关注行业”终端研究思想在建材企业培训实践中受到广泛认同,并每每迎来学员的围拢签名。欢迎打听过往案例。手机:(京)13501090793,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中国商业主持人网:www.syzhuchiren.com,更多资讯请直接网络实名搜索汉字“张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