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被动废”
本来挺乐意去做的事,一被催就不想干了,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被动废”。
“被动废”是一种抗拒状态。下定决心开始减肥、运动并为此制订了相应的计划,我们因为自己的“主动”收获了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然而,别人的一句催促会在无意间打破这一切,明明是“我主动安排的”,现在变成了“被动要做的”,积极性没有了,只会“越催越废”。
2.为什么会出现“被动废”
当看了绘本的这一章时,按照我的思维模式,很自然地就好奇:为什么会“被动废”?
遗憾的是,绘本只简单介绍了这一概念,这让我很不过瘾,但也引发了我自己的思考。
我浅浅思考并总结了以下三点:
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种心理其实是争取个人自主权的问题。
一是自我掌控感的缺失。当我们被催促时,主观能动变成了客观被动,变相增加了压力,并使事情的性质发生了转变。原本我们能独立取得的成绩,被别人一催,反而变成了别人催促的结果。这让我们失去了对事情的掌控感,让我们失去自我规划和自我执行的满足感,所以会让我们本能的出现抗拒,也因此失去积极性。即使最终结果达成了,也毫无成就感。
而人是需要自我掌控感的,它与安全感一样,在人生的任何时期都需要被满足。拥有掌控感,我们能够更合理地安排生活,并因此感到充实而幸福。
二是关系的不平等。在催促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处于了两者关系中的地位,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拒绝的权利。但是在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本应该是平等的,因此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会让我们产生被控制的感觉,让我们感到不舒适。
三是信任感的缺失。
我讨厌的不是催促,而是不被信任。
每当我被催促时,我都被感受到自己并没有得到信任。对方之所以会催我们,说明潜意识里并不相信我们会主动完成某件事。很多人会说为我们好,为我们考虑,我愿意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也常常意味着我们被当做了小孩,追溯到源头,其实就是“不相信我们”,也就是“在这段关系中,双方没有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3.怎么面对“被动废”
了解“被动废”心理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帮我们认识这一情绪。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而了解这个概念,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并冷静去判断究竟什么事想主动积极去做的,避免因为一时情绪而影响事情的开展。
其次,“被动废”本质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如果这段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很重要,那我们就有必要去让对方去知道这个概念。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和想法,但我们可以努力去做自己,去沟通,去争取被看到,那么即使效果并不好,我们也最大得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自我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