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互联网逐步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十年为一个单位去观察,可以发现,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几个阶段颇为相似:
- 1990年——2000年,是互联网的初级普及阶段。互联网刚刚进入人们的视线,新鲜、好奇、上瘾,网民数量逐年增多,但总体而言,人们在信息化所构筑的网络社会里,还处在温饱期;
- 2000年——2010年,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阶段。挤掉了世纪初的泡沫,互联网公司以更健康的方式运营,为广大网友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网站及应用,网民在其中的参与感也越来越强,这是小康期;
- 2010年——2020年,是互联网的全面渗透阶段。伴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的发展,互联网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从线上到线下、从五环内到五环外、从小众到大众、从国内到国际,这可以说是全民小康时期;
接下来的十年,互联网该去向哪里?
我想你心里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不管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发展路径其实总是相似的。接下来的十年,需要解决的,就是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信息化发展之间的矛盾。
“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需要”到底是什么样的需要呢?
我们来试试。
二
在《“B站越来越变味儿了”》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B站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是人们乐于讨论的一个现象。
到底为什么B站能那么准地踩中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为什么B站的活动总是能引发“聚众狂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B站成功打造了“社区”的概念,他们与用户的关系很像物业与居民。
在这段话里,作者把B站与用户的关系比喻成物业与居民,嗯,怎么说,这个比喻又好又不好。
现在的B站,正在经历破圈、出圈,处在上升期。因此,B站格外重视和用户的关系。在一众互联网社区里,就和用户的关系这方面而言,当前上升期的B站算得上是优等生、模范生了。
而同样的路,上升期的贴吧、豆瓣、知乎曾经也都走过,彼时也是赞誉一片,直追“社区之光”。可现在的情形如何,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一提起就难免生出“往事不可追”的惆怅。
B站如果不想重蹈覆辙,首先要反思的,可能就是它和用户之间“物业与居民般的关系”。
为什么?
1. 内容运营专员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
传统企业的实体产品,卖给顾客,顾客就是一个消费者,角色比较纯粹。
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多是网站、APP等应用,这些应用只是一个壳,用户A在这个壳里发了一个贴子产生了内容,用户B进来后与A互动,对用户B来说,“壳 + A的贴子”组合而成的网站,才是吸引他前来体验、消费的产品。“壳 + A的贴子 + B的互动”组合而成的网站,又是吸引C前来体验、消费的产品。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每一个网友,既是网站这个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网站这个产品的创建者、运营者。一人分饰多角。
起点的本章说,可谓此中翘楚。有常年看盗版的网友,在本章说面世后,毅然放弃盗版转投正版,只为了参与本章说的沙雕对话。这就让“小说网站”在原本 网站的壳 + 众多小说 之外,又多了 本章说 这个组成元素。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网友既是网站这个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创建者”的例子。
可以说,每一个贡献过内容和互动的网友,都是网站非正式的内容运营专员。
那么,互联网企业因此而得到的利润,是否有一部分天然就应该是属于全体网友的?
也就是:网站和网友,利益共享。
2. 租客委员会
把社区和网友的关系比喻成物业和业主,好的地方在于:
理想化的赋予了网友作为业主,在社区(网站)里的所有权——住的房子是自己的,弱化了社区(网站)的地位——作为物业只是一个服务公司,对社区并没有所有权。当然,这是绝对理想化的场景。
实际上呢?
互联网企业对网站(社区)才是完全掌控的一方,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都在企业手里,网友更像是社区里的租客。
“在社区里我说了算,如果你不能遵守我定下的规矩,对不起,请你离开。”
B站的初心也许是好的,想让网友在社区里有归属感,体会到家的温暖,并且矮化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为网友们服务的大管家。但是无论这些表达听起来有多么美好,都改变不了“它才是社区所有权的掌控者,网友只是租客”的现实。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贴吧、豆瓣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可不能就这样弃如敝履啊。
贴吧和豆瓣衰退的理由有很多,许多文章都分析过,但是我个人觉得它们衰退的本质都是同一个:
当社区发展的方向与网友的需要不一致时,掌控权和决策权完全捏在公司和创始人的手里,网友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双方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缓冲机制。
公司和创始人一意孤行下,社区脱离网友的期待,最终,租客必然退房、另寻他处。
在现实中,有的小区只需要物业和业主这简单的一层关系就能很好的运转;而有的小区,就需要在物业和业主之间加一道保险才能够很好的运转。
这道保险,就是业委会。
在小区属于全体业主这个公认的法理条件下,有的小区尚且需要组织业委会来为全体业主争取权益;更不用说现在大家都默认,网站是完全属于互联网公司的资产,在这个大背景下,网友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渠道与公司进行角力的。
这么多年,网友似乎也都习惯了,“不与网站角力,只是用脚投票。”
网友不是社区(网站)的业主,他们并没有花掉半生积蓄甚至是毕生积蓄买下一套房,然后就在此落地生根,与物业注定要相处经年。
网友只是社区的租客,他们投入了一些金钱、精力、时间经营着自己的小窝,与天南海北的租客一起快活度日。高兴了就唱赞歌,不高兴了就挪窝,只对自己的归属感负责。
帮助他们成立“租客委员会”(下文简称租委会),与他们分享权力,真正把社区变成自己的家园,尽可能的提升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我想,这是下一代互联网社区应该要尝试的事情。
也就是,网站和网友,权责共享。
三
“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里的“需要”,如果要我来概括,我会觉得是:网民在网络社会中,追求与网站利益共享、权责共享,共建美好和谐网络生活的需要。
二享(利益共享、权责共享)的建立,是一个大工程,三言两语肯定不能完全讲清楚。但有这样几个地方,我觉得是可以先说一下的。
1. 谁领导谁
张小龙有一句话流传很广,“每天有一亿人教我怎么做产品”。
类似的话,豆瓣创始人杨勃也说过。
那么,如果成立了租委会,做产品的事,应该听谁的,怎么把握好这其中的度?
产品的主导权要握在公司手里,这点无需动摇,否则就一定会产生混乱。但公司让渡权力给租委会的程度,可以随网站的阶段有一个不同。
互联网社区,B站、知乎、贴吧,这三个社区非常有代表性。B站代表了成长期的社区;知乎代表了平稳期的社区;贴吧代表了衰退期的社区。
假如B站让渡权力给租委会的程度是20%,那么知乎可以是40%,贴吧可以是60%。一定是随着网站不同的阶段而发生变化,一成不变的话肯定就会走进死胡同。
租委会当然不是灵丹妙药,不是说有了它之后,网站就能基业长青。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该衰退还是会衰退,该死掉还是会死掉,租委会也不能阻止这种趋势。
但租委会的存在,可以尽可能延缓衰退的到来,能更好的连接网站与网友的情感,让双方在夕阳下牵手凝视着离开、让怀念更加隽永,而不是闹得一地鸡毛后咬牙切齿地赌咒发誓“永久退出、谁爱玩谁玩”。
2. 利益怎么分
在没有觉醒“利益共享”之前,网站的商业化是偷偷摸摸、遮遮掩掩、惨惨戚戚的,但觉醒“利益共享”之后,网站商业化就可以做得坦荡一些——因为赚了钱,网友也都有份。
但怎么分,是个大问题。
常规的分配方式,是在赚到钱后,公司与租委会按期按量分配。但这里面就会有很多的问题。
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把“利益共享”的理念直接融入到网站的基础玩法中,从一开始就铺好路,润物细无声。
关于怎样把利益共享融入到基础玩法里,我写过许多文章分享过思路,比如这一篇《在广告市场中,分钱是一门艺术》,核心就是:
普通用户看广告赚钱(和网站共享广告收入),然后付费给优质内容创作者。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条空白的跑道上,也希望有更多创业者参与进来,探索不同的方法。
3. AB测试
AB测试被广泛应用于网站的产品运营。
在社区官方和租委会的角力中,使用AB测试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在主站,官方让渡权力20%给租委会,但肯定还是会有部分网友不满意——觉得没有人比自己更懂社区运营,给他们足够权力的话,他们就能做到让社区再次伟大。但官方可不一定这样想。这时,官方可以开辟一个特区,在这个特区里,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租委会有更多自主管理的权力,比如80%。一段时间后,主站和特区之间的效果对比,就可以为官方和所有网友提供一个更好的、直观的样例,为持续优化租委会的管理权限、参与程度提供依据。
这就像是小区有10栋楼,物业管理9栋,业委会管理1栋,一段时间后,取长补短,收获更多经验,所有业主得到更好的服务。当然,这个成本要高得多,没办法实际操作。但在互联网社区里却是有条件去做尝试的。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即使网友对主站的一些活动或管理方式不满意,但仍然有一块地方留给他们自己去折腾,不至于轻易就流失到其他同类社区。
其实,你能发现,租委会并不仅仅适用于互联网社区,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产品都是适用的。
但效果未知的事情,总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前进,更稳妥一些。
互联网社区与租委会之间的适配性无疑更高,先用互联网社区这个“特区”来试行,为其他互联网产品打个样,这本身也是AB测试在更大范围上的应用。
网络无战事,社区作先锋。
如果说上一篇文章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那么,这篇文章就想要谈一谈怎么实现这个概念,解读它的价值在哪里。
一、3步
回顾上文,租客委员会,指的是——互联网社区里的用户,迁移成本低,换个社区玩很简单,所以他们不是社区的业主而是租客;社区运营方为了提升用户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帮助用户成立类似业委会的租客委员会,租委会为全体用户发声、争取权益,双方一起让社区变得更美好。
组建“租客委员会”(下文均简称租委会),大方向上,只需要3步:
- 第1步,通过系统通知、站内信、官方发贴、官方社交媒体发通稿、站内KOL发贴等方式,让社区内的大部分用户都知道“租委会”这件事;
- 第2步,在社区网站及APP的显眼位置,提供一个进入“租委会”页面的入口(即,租委会在产品端拥有一个“一级入口”);
- 第3步,“租委会”的组织架构、职能介绍、操作动态、人事变动等等在该页面都有详细展示。
可见,组建其实并不难。
真正难的,是社区运营方(社区运营方就是创建社区、运营社区的官方团队,通常是公司化运作,下文中均简称运营方)对租委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如果不是真心认可,即使组建起来,怕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想要增加对租委会的认可度,不妨先来看看,它的组织架构随着社区的发展,是怎样逐渐产生变化的,以及这些变化对社区的良好运转,是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开始,也许社区不大,用户不多,1W以内的日活,由租委会下决策后设置两个部门,以简单地组织架构就能为用户服务。
随着社区壮大,用户越来越多,商业化的开展,社区事务越发繁杂,组织架构就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租委会与运营方的磨合越来越好,双方携手并进,运营方对租委会的认识也更加清晰、认可度显著提升;逐步将原属于公司层面的一些事务剥离,并交给租委会(或让租委会深度参与),组织架构进一步的发展,臻于成熟。
比如下图中新增的“宣传处”“数据安全处”“应急管理处”,其“宣传处”的新设,就来源于公司层面“公关”事务的剥离与让渡。
有租委会的社区,和没有租委会的社区,哪一个对你更有吸引力?
二、自愈
“租委会”可以承担社区的许多事务,但必须明白的一点是,社区的经营主体、权责主体仍然要以“运营方”为主——这一点不容模糊。
运营方在社区的内容治理、产品方向上仍然负有主要责任,尤其是内容治理方面。
以内容治理为例,可以设置一个多层过滤的机制;运营方先做(人机结合的)第一层内容过滤,租委会下设的“内容管理处”做第二层内容过滤,社区内各圈子/版块的管理员做第三层内容过滤。
在社区内容这一要害区域有所保障之后,其他的内容管理如优质贴首页推荐、删贴申诉等都可以交给“内容管理处”来完成。
“内容管理处”在社区内容管理中出现的相应问题,如违规有偿删贴、首页推荐藏猫腻等,在“研究处”审时度势后,可向租委会提请设立“人事处”“监察处”,并赋予对应职能与权力,负责处理类似事件。
租委会在社区的发展中,随着具体事件的涌现,可以一步步得到自我完善。
社区的“自愈”能力,在租委会这一个层面,就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共舞
从BBS到贴吧到bilibili,这三个在各自时代均为风云代表的社区,它们的社区管理结构有过重大变化吗?
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没有;一直都是运营方直接为网友服务,最多招募版主、吧主、圈主之类的用户管理员协助运营方一起为网友服务。
版主/吧主/圈主之类的用户管理员,和租委会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
本质上,前者还是“打工人”。
租委会呢,则可以和运营方共舞——是同一个层次的平等对话者;或者严谨点来说,分阶段:前期,略低于运营方——中期,与运营方共分权柄——后期,超脱于运营方。
打工人和对话者,作为一个社区用户,你更愿意见到哪一种场景呢。
俞军老师有一个著名的产品公式:
用户价值 = ( 新体验 – 旧体验 ) – 替换成本
把打工人和对话者代入进去,对话者 = 新体验,打工人 = 旧体验:
用户价值 = ( 对话者 – 打工人 ) – 替换成本
这里的用户价值是否为正?
我不知道。
也许对我来说为正,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为负;缺少足够的数据样本,所以我不知道答案。
因此,我无比期待有某个社区老二向社区老大发起挑战,比如,AcFun组建租委会(对话者)与B站的打工人正面PK,来验证这个以社区为底色的公式的答案。
租委会并不是灵丹妙药,运营方有没有足够魄力、心态是否开放、以价值为基准还是以利益为基准…都深深的影响租委会在社区里的运行;如果双方没有足够的默契、不能求同存异,最后非但不能让租委会成为对话者,反而会落得一地鸡毛也说不定。
因人而异,因人成事。
四、垂直
在互联网的范畴里,“垂直”的真义到底是什么?
垂直社区和平台社区的区别在哪里?
垂直社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垂直社区有未来么?
1. 真义
目前,对于“垂直”公认的定义,似乎就是“足够细分”。
ACG、音乐、篮球、汽车、小说、女性、求知、财经、游戏、文艺…每一个细分的群体,目前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垂直社区。
“足够细分”这个定义我个人觉得是没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我们之前似乎没有考虑过“目标细分”与“实际细分”的区别。
- 目标细分:它是静态的,是网站和社区在一开始为自己的用户描绘的标签。
- 实际细分:它是动态的,会随着网站和社区内管理方式的变化、内容质量的变化、用户迁移的变化、氛围优劣的变化,用户标签的垂直度也会发生变化。
以豆瓣为例。
豆瓣的目标细分用户是“文艺青年”,似乎一直没变。
但实际上,随着豆瓣的经营方式变化、时代变迁产生的影响,或主动或被动地,它带给我们处在第一序列的,有四个阶段的认知:
- 书影音爱好者集散地,实际细分用户:书影音爱好者。
- 文艺青年,实际细分用户:文艺青年。
- 慢公司,实际细分用户:享受慢公司经营氛围下的文艺青年。
- 错失移动互联网,实际细分用户:不在乎错失移动浪潮,仍旧留下来的文艺青年。
十年前,提到豆瓣,也许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说它是国内最好的文艺青年社区;但现在,如果你和朋友谈论到豆瓣,你还会再斩钉截铁的说它是“最好的”吗?
现在的豆瓣是什么样的垂直社区?
不在乎曾经错过什么,愿意陪着豆瓣一起细水流长的文艺青年社区。
每个网站每个社区,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带给用户处在第一序列的某个认知,这个“处在第一序列的认知”,我觉得就是垂直。
这个社区里都是篮球爱好者,哦,这是一个篮球社区。
这个社区里有好多不良广告,哦,这是一个恰烂钱的社区。
篮球社区的例子好理解,恰烂钱的社区呢?
不管你的目标细分用户是什么(运动、音乐、轻小说、汉服…),你带给大部分用户最深刻的认知变成了“恰烂钱”;那么,还留在社区的实际细分用户就只有:能够忍受社区恰烂钱、还愿意留下来玩的用户——结果是要么用户越来越少、社区渐渐消亡,要么改善经营、咸鱼翻身,分阶段地动态变化着。
“垂直”说了这么多,和这篇文章的主题“租委会”有什么关系吗?
是的,有关系。
租委会的存在,带给用户最显著的“第一序列认知”是:用户可以更深入的参与社区管理。
A是一个有“租委会”的平台社区(平台社区,指社区内的用户圈子涵盖多个类型,贴吧就是一个典型的平台社区),B是一个没有“租委会”的××爱好者垂直社区。
A的实际细分用户:对用户能深入参与社区管理感兴趣的网友。
B的实际细分用户:××爱好者。
A虽然是一个平台社区,但在此刻,某种程度上来说,A也是一个“垂直”社区,“垂直”的是玩法(有租委会)——第一批吸引的也是对这个玩法极度感兴趣的用户。
“垂直”二字并不值得我们刻意去追捧,它也绝非做社区的圣经,无需过度执迷于“目标细分”上。
回到真实的体验中,冷静看待那些无论是上升期的还是衰败期的、无论是受称赞的还是被嘲讽的、无论是商业化的还是理想化的;需明白,每一个社区都是“垂直”的、都有当前最真实的“实际细分”——衡量社区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在于是否能给这部分“垂直”的、“实际细分”的用户带来价值。
2. 区别
很多社区都有“创建圈子”的功能。
比如足球社区,用户可以创建巴萨、利物浦、尤文图斯等球迷圈子。
如果是做一个垂直社区,那么运营方需要控制用户创建的圈子和足球相关。
如果想要扩展成一个平台社区,那么,运营方只需要告诉用户,创建新圈子的类型不再限制于足球,其他类型的也可以创建,如此一来,平台社区的底子就有了。
创建圈子设限,就可以在垂直社区里岁月静好。
创建圈子不设限,就可以一窥平台社区的风貌。
是否设限,是垂直社区和平台社区之间的一道浅沟,跨过去很轻松,但要不要下定决心跨过去,却并不容易。
尤其是,我们通常都认为经营一个垂直社区比经营一个平台社区要更聚焦、更有优势、更容易成功。
那么,是这样吗?
3. 优势
垂直社区的运营方,其创始团队通常都是某个垂直领域的忠实爱好者、骨灰级玩家,其动力、能力、财力、执行力足以支撑他们在该领域打造出一片桃源。
换句话说,垂直社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社区的最高管理层(运营方)懂这个垂直领域、懂这个领域内的用户,且能力也都在水准之上。
创建圈子设限,一方面是为了聚焦,一方面也是运营方为了先做自己擅长的事;如果不设限,那么运营方可能就会进入不擅长的领域、面对不懂的用户群体,最终局面崩溃的话,反而竹篮打水一场空。
“租委会”的出现,或多或少的抹平了垂直社区的优势,为平台社区的进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要说“懂用户”,这方面租委会可不会认怂,因为租委会本就从用户中来。
要说“能力在水准之上”,租委会也不甘人后,因为它在不断更新换代、时刻自愈,让有能力的人掌舵本就是它最重要的宗旨之一。
在垂直社区的用户管理、内容管理等方面,运营方能做到的,租委会也能做到;但租委会能做到的,运营方却不一定能做到——比如,懂多个垂直领域。
缺什么“专家”就可以从用户中补充什么“专家”,租委会可以轻松做到懂多个垂直领域;而这样一来,创建圈子就没必要再设限了——因为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圈子,租委会只要有心为其服务,就有能力将其服务好。
“租委会”的存在,让垂直社区向平台社区转型更水到渠成,也让平台社区的良好运转成为可能。
而平台社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户在不同圈子之间的切换更方便。
4. 未来
如果垂直社区的运营方始终都能比平台社区的租委会更懂用户一点点,一直保持独特,那它就永远都有未来。
反之,如果运营方在与租委会的较量中处于下风,垂直社区或许不会坠入永夜,但有可能迎来一段艰难的迷茫时光。
未来是动态的,任何结论都不足信。
唯一值得信任的,是你心中的向往。
五、天色
社区的价值是被严重低估的。
即使现下最当红的社区B站,目前已经达到150亿美金市值,但相对于“社区”本身蕴藏的能量而言,它的许多价值都还深埋于灰雾中,未曾被发掘。
许多人视社区为一个辅助的角色:社区不赚钱,但社区能够很好地聚拢人气,可以让社区打辅助,通过游戏、直播、电商等其他方式赚钱。
如果社区注定永远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那我们费尽心思的去探索“下一代互联网社区”,又有多少意义呢?
之所以要去探索“下一代互联网社区”,正是要把社区从辅助的角色里拉出来,让它有勇气、更重要是有能力去尝试MT主力坦克、DPS强力输出等角色。
社区不仅不是互联网的鸡肋,反而是互联网身上最丰美的鸡大腿,或者,鸡胸肉?
租委会的作用,恰好可以帮助拨开我们眼前的迷雾,看清楚原本误以为是鸡肋的东西,实际上却美味无比。
在本篇文章里,我们拨开了迷雾的一部分,但还有另外的部分弥漫在我们的眼前。
可惜天色不早了,咱们下回再接着撩拨。